以百年为界,生命已经到了可以划分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地步。
前半生里没有做过,没有想过的一些事情,有时候会象一条深水鱼,忽然莫名其妙地在后半生里浮上来,出其不意地挑逗你一下。
除了好多没写的诗,没去的远方,没唱的歌,没喝的酒,没交的朋友,还有好多没画的画。
在我的前半生里,对于绘画这件事,几乎都没怎么去想过。
当然,也好象不太对,其实有时候也会偶尔想想。
早些年买了一本书《老爸老妈去旅游》。
这本书是一对非官非商,不懂外语,也不熟悉网络的上海退休夫妻老张老杨,不参加旅游团也没人全陪,全凭着两人共同的喜爱和勇气,淡定自若出门上路,自费自助游历欧洲五个国家共计八十三天的行走笔记。
这本书很吸引我。
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勇气,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他们作为普通中国老人的异国生活体验,还有他们放在书里的摄影照片和钢笔素描。
老张应该是个设计师,钢笔素描画得很好,相比他拍的,我更喜欢他画的。
看过这本书,便更加羡慕起会画画的人来。
偶尔也会想,如果我也能象他们那样可以把自己之所见闻画出来,该多快活。出门都不用带相机,操支笔顺个本子顺张纸就可以了。
仅仅也只是想想。想过之后很快忘记。因为觉得这件事情在我身上几乎不可能发生。
一个连汉字都写得缺斤少两,线条都画得扭扭歪歪,色彩认知都模模糊糊的人,充其量也只能在电脑上敲敲键盘写写文章。
后来,又过了一些年。
有一天看到网上有谁在推介一本书。
推介里摘录了书里的一段文字放在首页。就这段文字,我觉得还好,有些符合我的阅读趣味,但却也并没有挑起我的购买冲动,因为书很厚。我想是不是可以等它的电子书出来之后,直接下到我的Kindle里。我喜欢在Kindle里读相对厚一点的书,比如《三体》之类。
但是,推介又在后面说,书的夹页里有一些作者自己画的手绘插图。
便没再想多,马上下了订单。
书买回来,首先找出他的手绘插画看。文字内容却一直断断续续,到现在还没能看完。
不能不说,绘画相较文字而言,总是更直观。视觉上直观的欣赏总是要比需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内心情绪的分析和体验来得更快一些。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打算出自己的书。也面临封面设计和内页插图的选择。我再一次想,如果我会画画该多好,这样,书里所有的内页插图以及封面我都可以自己画。
然而,我不能。我什么都做不到。
心里泛起小小遗憾的涟漪。
那么,到底要不要开始学画画呢?
如果要学画画,又要从哪里开始呢?
要去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又要如何去动手呢?
……
关于画画的一切,我一无所知。
但是也奇怪,越是意识到自己对画画的无知,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愿望竟越是强烈起来。
……
是的,在下半场的余生里,我非常想尝试着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1、从来没做过。
2、感觉自己不可能做到。
3、但是自己很想做!
现在,这件事,终于有了。
生活总是这个样子。不管你做何种事情,总会有人走在你的前面。也总会有人还在黑暗中摸索别人已经走过并到达光明的道路。总有人在轻而易举地做着你觉得困难重重的事情。也总有人在过着你向往的生活。
当然,幸运的时候,也会有人会在某一段你迷茫的时间里出现无意间成为你黑暗中的指路明灯,就象上天有意的安排。
人生半百,已经没有多少来日方长。虽然我对此深信不疑,但很多时候我仍然是一个有拖延症,甚至是行动困难症的人,特别是在一件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事情上。
如果不是遇到简书,如果不是遇到简书里那个叫“南蛮文子”的女子,不知道对于画画这件事情,我是不是还会一直停留在空想层面。
“南蛮文子”是一位单亲母亲,很年轻,三十来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画画。每天都画,同时会把画作,包括一些绘画的流程发布在简书上。
她有一个孩子,还是个幼童。她经常需要一边照顾喜欢嬉闹的孩子,一边完成当天的画作。
我开始默默关注她。翻看她发布的所有文字和绘画作品。
后来,翻到她最早写的一篇文章:《分享我自学画画的工具和书籍,适合零基础小白们》。
这于我简直如获至宝。
在此之前,我也在百度上无数次搜索过这之类的信息,也到淘宝上搜索过需要购买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
不搜不知道,一搜更混乱。
各种牌子,各种材料,各种型号,各种各种……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我,无异于一堆乱麻,让我夜不能寐。
让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给自己新家做装修的那段日子。
水管、电线、板材、地板、油漆……对于装修小白来说也是一堆乱麻。又因为当时手头不宽裕,既想省钱,又想做到最好,也是让我夜不能寐。
南蛮文子的这篇文章对于当时迷乱的我来说可算是及时雨。
我把她列举的书籍和颜料一一买了回来。画笔却只买了一支勾线笔,因为对自己还没有完全的信心,就找出早些年买回家抄经用的毛笔充当面相笔。
先自学素描,一天一课。
那些日子,几乎每天上午起来喝了白开泡了咖啡,就是坐下来按照书本上的进度学习画画,连早餐都懒得去吃。
画到二十多天,急功近利,想画水彩了。便开始尝试着画水彩找手感。
进入简书的次数多了,渐渐就发现简书里其实有着一大群爱好画画的人,他们无论是素描手绘水彩都画得很好。
我还不敢把我的水彩练习放到简书里去发布,我只把它们发布到我的朋友圈和家人群,受到圈里一些好朋友的鼓励,也瞬间成为家人群里快速走红的“画家”。
呵呵。
画水彩的最初几天,每天都有练习。后来回老家一趟,来回二十余天,便中断。
一件连续的事情一旦中断,仪式感便消失怠尽。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绘画状态便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用来画画的时间最终也不知道用来干了些啥。
水彩画画得并不是很顺利。越画问题越多,越画越知道水彩的学问真的很大。
接色、叠色、晕色、淡破浓、浓破淡、水份的湿度、空气的温度……
粗纹细纹中粗纹画纸、不同品牌画纸的特点应用和选择……
每次练习都会意识到一些新问题,而问题的发现也让人快乐,因为这让之后的练习更了有方向和目的性。
生活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初学画画也是一样。
选择水彩,是我之前以为所有好看的图画都是水彩画的。
虽然,我也知道除了水彩还有油画,但我竟然不知道除了水彩油画还有水粉和丙烯……,就连历年美术生高考都是以水粉为主要,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好笑。
有一天,简书里的南蛮文子姑娘开始画油画棒。她在文字里写道:随意涂抹色彩的感觉超爽啊。
原来,在油画里铺色是“超爽”的感觉。
我也喜欢层层叠叠铺色的感觉,我有些兴奋又有些疑惑地想,我是不是也适合去画些油画呢?
在水彩里,我总是画得很小心翼翼。
一开始,都不知道要如何留白,也没有留白的习惯,大手笔一挥,就满了。满了,画面就没有灵魂了。
后来,每次画画之前,我都会在心里不停地默念:一定要留白,一定要留白。记住,一定要留白!
水彩是透明的,叠色叠不好,画面就会变灰变脏,失去了透明感。
留白更重要,画面中几乎所有的灵动都会有留白的功劳。
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
做人也不能太满,也要有留白,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看了简书里小姑娘画的油画棒,我一度也想要画油画棒。
有一天,正好遇到老门东及物空间开设油画公开课。便兴致勃勃乘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赶到那里去听了一堂课。及物空间里还有几位学员正在专心作画,他们神情轻松,专注,又享受。
其中有一幅成品画放在画架上,作者不在,但画很好看,一盆花,栩栩如生。接待我的老师说,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画的静物写生。
七十多岁的老奶奶。
我想,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老奶奶的。
但我是不是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位会画画的老奶奶。哪怕是画啥啥不像的老奶奶。
这样,在老奶奶的人生里“情骑书画”,就只差一个自行车了。
双十一,我这个未来的画啥啥不像的老奶奶便下订单囤下一套油画工具和材料,还囤了一箱画布。
但是心态瞬间又回到最初画画的起点。又不知道如何开笔了。甚至不知道松节油和调色油分别是做什么用的。要如何用。如何洗笔。画布要固定吗?会和水彩一样要贴边条吗?可以直接在画布上画线稿吗?
一头雾水。
所有问题都如隐藏在浓雾里的风景,期待着云开雾散。
收到材料和画布后,我把它们堆放在墙角,闲置了一个月。一整箱画布装在纸盒里都没有拆开过,纸盒一度成为家里猫咪跳上跳下休憩和玩耍的地方。
直到冬至来临。
冬至大如年。吃饺子已稀松平常。若是能做一件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应该会更有仪式感吧。
那就勇敢一点,开笔画油画好了。
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一件事情,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的时候,你一步一步去做就是了。画画,当你不知道该怎么画的时候,你一笔一笔去画就是了。
年轻的时候跟朋友学开车。朋友开的是工程车。
朋友只说了一句话:“你看,这是油门,这是灵活器,这是刹车。”
我便说:“好,知道了,开吧。”
后来,竟然也开会了。
这次画油画跟那次学开车也很相像。啥得不懂,就开始画。
我做事情大概就是这样,随性。潦草。通常都会在准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就开始做。写文章也是,提笔就写,也没个构思和提纲。这或许也是好几个小说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的原因,因为忽然不知道情节要往哪里发展才好,没想好,也没有充分的设计。
去百度搜索了一下松节油和调色油的用途,便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幅油画。
画了一只青色的菜椒,找到了一些手感。
南蛮文子说得没错,大胆涂色的感觉真的超爽。
晚上因为耳鸣,整个人非常疲倦,但却入不了睡。忍不住打开手机又去找来别人的油画作品来欣赏。直到眼睛困得开始流泪。耳鸣象夏天田野里的虫鸣铺天盖地。
试探性地画了几个油画,暂时收了手。
起形,构图,明部暗部,前后关系,色彩运用,叠色效果,笔触笔法……
我这个小白的“白”就跟颜料里的钛白一样白。
2018剩下最后几天。事情多起来。心事也多起来。
天气变得更冷。
手上的皮肤干燥得如纵横的沟壑。寒凉入骨。
我得去涂点润手霜。
我得去把自己弄暖和了。
泡杯咖啡。煮碗热汤。吃顿火锅……这些事情和画画一样有趣。一样让人忘我。忘记耳鸣。忘记寒冷。
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