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木:
这几天到处都能看到“某导,我爱你”这篇文章,大量的转发,转述,参与讨论,各种衍生文章比比皆是。有人说,能看完女主文章中小视频的都脑残,好吧,我看完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真是当一篇文章看的,看到中间,看到了敏感事件,忽然觉得这好象是个阴谋,一个打着爱的旗号报复的阴谋。然后接着看下去,看到三毛那一段我竟然认真地跟着作者的节奏死命地往里代入,试图理解她的这一观点。虽然有些生硬,有些吃力,但我还是想理解她这一想法。最后,我看完了她的两段视频,完整地看完,我是不是有点傻?
整体感觉还是不太好,但我又不了解真相,也不想评论,只是感觉不好。文章里提到了“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我没有看过,我对别人正追捧的东西总有一种疏离感。就象几年前大家都在看“蜗居”我不看,后来我天天刷“蜗居”时被人家笑话,“甄嬛传”也是如此。
我总是跟不上别人的节奏,对热点也没有那么敏感,所以“冈仁波齐”我没有看过。看了上面的文章后,更不想看了,我说某导再拍什么我也不看了。
但事实总是打脸的很快,经不住微信各种公众号的各种文轰炸,也经不住我这八卦的心,总是各种点开,还暗地里想,女主说的事是不是真的?某导什么时候能回应一下子?看不到回应,便更加想研究这个人,于是对“冈仁波齐”产生了兴趣,昨天晚上便把这电影看了一遍。
故事发生的这一年是2014年,藏历马年。藏传佛教里,马年是释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平常年份,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二圈可免地狱之苦,转108圈今生成佛。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
于是一些人便风尘仆仆地上路了,有老人,有孕妇,有屠夫,有残疾的小孩,因为各种原因去朝圣。路上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晴天,就在晴天行走和磕长头,雪天,就在雪地里行走和磕长头,遇到水洼,如果绕不过去,就在水洼里磕长头。
一路上,他们遇到很多事,有人被山石砸伤,孕妇生了孩子,老人死去,车被撞坏。可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哭泣,一直都是淡淡的平静,就象他们在帐篷里睡觉时的神态,安祥,平和,仿佛这就是生活。
全篇没有那种一看就是电影的镜头,不唯美,也不过多渲染,好象你去西藏沿途用手机拍下的视频一样。也没有什么“台词”,因为用的藏语,我只能看字幕了解他们说了什么,但那些话都好象我旁听到的唠叨一样,很生活,一点也不电影。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一看两小时,是对朝圣这件事好奇,还是对某导拍了什么好奇?到最后影片里那个中年人说:“我们开始念经吧。”碎碎的念经声响起来,我才好象回过神来,电影结束了。
我的脑子里没有什么感动,没有什么突然地肃穆,也没有什么感慨,倒是不合时宜地想问,这是不是真的?那老人真的在拍电影时死了吗?
看,我是不是有点与众不同?
也许那电影太不象电影了吧。
我沉淀了一个晚上,今天终于能把这个观后感写下来,还是参考了众多影评后写的,因为我的纠结症又犯了,我怕我领会错了某导的意图。我很佩服开始和你说的那个女主,她怎么就那么敢断定一件事,一个人?而我怎么连写个感想都要左右取证?
好吧,我只想说西藏那个地方我没去过,那里的人我不了解,信仰这个东西很可怕,象种子的力量。种子不会考虑别的,有条件就要发芽。电影里的人也不考虑那么多,朝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条件就要去做。做也是生活,和吃饭一样,很正常,没有人因为吃了一顿不好吃的饭就从此禁食不吃了。
有人笑话他们,有人可怜他们,其实我们不一样因为某种自认为必须要做的事而执着?其实,你我都有各自的冈仁波齐。
对照自己有些惭愧,我和很多人一样,一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怀疑人生,怀疑活着的意义,怀疑每天写东西的必要性,想要逃离现在的生活。相比电影里的人,只能用三个字来总结自己,“想多了”。
生活就是生活,太多超过生活本身的欲望和困惑,是一切烦恼的开始。回过头我再去看开篇的文章,“某导,我爱你”,顿悟,这不是一个佛系的女子,这是一个思想家。
但凡带“家”的人说的话都不要太深究,什么真的假的,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太累。于是我果断放弃追究真相,也劝大家不要再围观。看了那么多的衍生文没白看,我引用某导曾经的一句话,送给象我一样的吃瓜群众,“生活没有真相,但生命有。”
冬木,我是不是聪明了一点点?对了,网上还说,这可能是新的营销手段或者诈骗手段,你也要注意啊,别手欠,啥都点。
合子
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