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如无间,对话不困难。可是,最亲的母子,却常常心生嫌隙。遥远的心距,使亲子相对无言。不由得令人深思。
婴儿呱呱落地时,与妈妈没有心距。他用心感受着妈妈万般温柔的抚摸,欢快地承接着妈妈无限爱恋的目光,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着母爱融融的幸福……抚摸、凝视、拥抱是最美最纯的亲子对话。
孩子呀呀学语时,与妈妈没有心距。他黑亮的眸子不住地打量着眼前的世界,流露出心中的疑惑与惊奇;呢呢喃喃的儿语,表述着自己的渴求与意愿;摇头摆手蹙眉闭目,表达着内心的拒绝与恐慌……“童话国的语言,妈妈懂得。”妈妈读表情听声音观神色,揣测着孩子微妙的感受与意图,尽可能地照顾孩子的情绪,满足其需求。孩子的心语,如潺潺细流,绵绵地流入妈妈的心田。妈妈尽可能地张开双翼,极力地护着孩子,给他最安全的保护与最舒心的照顾。孩子如天使,妈妈就是孩子的保护神。每天,圣洁的天使与万能的神,进行着美妙的对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羽翼渐丰,他要尝试“闯天下”。“护犊子”的妈妈又放心不下,步步紧跟,处处约束。在这一挣一缚、一逃一追的演绎中,孩子身上出现叛逆,妈妈性情开始专横。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渐渐改变,原本的和谐出现冲突。
从此,亲子之间产生心距,不再容易畅通对话。妈妈的严管与孩子的抵触,妈妈的追问与孩子的沉默……这种模式逐渐成了常态。妈妈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跌跤,孩子希望妈妈给他自由让他飞……亲子之间,似乎很近,却又极远;好像很熟悉,却又极陌生。渐渐地,孩子越来越暴躁,恰似愤怒的小鸟;妈妈越来越迷茫,不知出口在何方……亲子之间的沟壑,似乎是天堑,使彼此交流困难,沟通受阻。妈妈哀求:“孩子,和妈妈说说话啊!”孩子却苦不堪言:妈妈站在面前,却离我那么遥远,怎么努力都无法靠近!
还有别的情况。亲子之间空间距离的遥远,拉开了彼此的心距。妈妈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挣钱养娃。亲子之间,终年难得一见。孩子由思念转为愤愤不平,继而心怀怨恨:不能疼我爱我,当初何必生我?!遥远的远方,传来妈妈关切的问候,以及深深的思念。但对于孩子,已是镜中花、水中月,完全是假的、虚伪的!他需要的只是“陪伴”。孩子心中虽然有气,口中却无言语,对妈妈的问询与关心,已置若罔闻。妈妈伤心且疑惑:孩子啊,怎么不愿和妈妈说话?嫌妈妈弃你去外地?妈妈也希望守在家,守着你,紧紧地抱着你!可是,生活所迫,妈还要打工挣钱养家啊!
亲子不能对话,应是存在心距,与空间无关。妈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孩子要体谅妈妈,理解其艰辛与不易。如能打开彼此的心窗,让明亮的阳光照进心房;进行沟通交流,让暖暖的心里话,缓缓地流淌,进入彼此的心田……亲子之间的距离,产生的应是一种吸引力,能够拉近彼此的心距。
好多妈妈呐喊:“孩子,和妈妈说说话啊!”孩子何尝不想?关键是要解开彼此的心结,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无心距,亲子之间的“心理感应”则不会受干扰,妈妈的眼神,孩子能读懂;孩子的心事,妈妈能知晓。那样,亲子的距离不再遥远――“交流是一条深深的沟,妈妈在这边,孩子在那边”,而是亲子相拥,坐在一起,读懂彼此,无烦无忧。
拉近心距,亲子无间;对话不难,达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