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家吊念叔叔,见到了叔家弟弟,前天晚上没看见他。
早上到家时,院里院外都是人,昨天火化,叔叔的骨灰放在灵棚里,前面摆着他的遗照,还是一如以前的干练,睿智。
我有二十年没回家了,这次是专门回来的,为了送一程。小时候,叔叔家和我家走得很近,两家大人经常在一起呆着,孩子们也都在一起玩耍,虽说不是亲的叔伯关系,但这份感情是扎根在心底的。
早上,我们到家,叔家的两个妹妹在院里里站着,叔家弟弟在客厅门口招呼客人,他姐姐们和我和小妹打完招呼后,我拍了拍他的右手,他上前拉住我说,大姐,进里面吃点早饭。
我和他有二十年没见了,但是从五官看,就是叔家的弟弟,肯定没错,我这些年也没咋变,他也认出了我。
按照约定的时间,起灵前大家要拜祭,做为儿子,儿媳,弟弟,弟妹需要在灵棚跪着还礼,按照男性为先,女性为后的顺序,先是近亲,再是远邻,朋友。
按照老理,老人去世,入葬,需要穿街,儿子扛番,媳妇抱饭盆,闺女哭,逢路口烧纸,避免以后魂魄找不到回家的路。婶婶在家坐床上,不能送,据说叫“坐财”。
8:30,花圈,烧纸在首车上开道,放着骨灰盒的灵车跟着,扛番的弟弟,端着遗照的侄子,走在灵车的后面,其他子侄也拿着番在后面走,在后面就是儿媳妇抱着饭碗用纸兜着,这个纸兜是要随骨灰一起进坟墓的,叔叔的两个闺女,一路哭。据说,哭的越伤心对家里越好。
过去,老辈子的女儿都会唱着哭,在街上也算一景,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迁,这哭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了。叔家的闺女的哭,是真心的,伤心,手里的纸巾换了一打又一打。作为我们这侄女都泪水禁不住的流,更何况是闺女。
灵车走着,停着,一路走,一路停,唢呐的巨大声音,惊动了四邻八舍,这一路走,村里的人都聚在路边,有熟人送的,也有路过看的。
过路口,女儿烧纸,大家就在路边上等,叔家弟弟默默的看着灵车,不说话,看着也伤心,但是男孩有男孩的表达。
走了几个路口,弟妹和弟弟站在了一起,弟弟偷偷的问弟妹,这重吗?弟妹说,重,弟弟怜爱的对弟妹小声说,重,你也得端好了,这可是以后老爸吃饭的家伙事儿。弟妹小声的说,这理我懂。
入葬是有时间的,走走停停,是为了凑点,唢呐一吹,灵车就停。管事的人一挥手,灵车队伍就走。
10点多钟,出了村子,在墓地在村外的山坡上,需要坐车过去。和叔叔平辈的人就送到这儿了,子侄,女,小輩的,坐上送葬队伍后面跟着的私家车,随着灵车到了墓地。
11点多钟入葬,有规定的时间。到了山上,林区有规定,不让进墓地烧纸,进山的人数也有限制,叔家弟弟抱着骨灰,带着媳妇端着饭碗和管事的人和子侄男们进山了。
叔家的两个闺女和其他男眷,女眷在外面等,整车的花圈,烧纸卸下来放进事先挖好的大坑,一把火,随着叔叔,带着青烟走了,随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们在外面等,大家悲痛的心情也好多了。我和小妹,叔叔的外甥女,侄女都在,叔家妹妹问我,姐,你咋知道呢?我说,我开始不知道,后来你三姐说,你发了朋友圈,才知道的。虽说很多年没联系了,但还是绝得挺亲的,一定要来送送。
妹妹们都知道我离得远,特别忙,这次叔叔去世,我连着2天回家,叔叔家妹妹心疼我太累了,我说,我不回来会后悔的,回来了踏实。妹妹感慨的说,时间不是问题,真近的远不了,远的近不了。
为了以后方便联系,大家都加了微信。老一辈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孩子们又独生子女居多,我们这些自小的兄弟姐妹虽说没有亲情,但有亲情似血浓,我们要多联系。
半个小时多,叔家弟弟他们一行人出来了,和门口的看门人打好了招呼,“三天圆坟”弟弟他们要早晨四点多过来,让他给留好进山的门。这是需要儿子,姑爷去做的。
大家感慨,现在叔叔去世,还有这些子侄来给送送,等我们以后,都是一个孩子,朋友也没多少,大家都很忙,估计以后这种阵仗会越来越少了。
咱们还是每天开开心心的,该吃吃,该喝喝,谁也不要指着谁,将来老了,报团养老,住敬老院,图有个伴,将来一个孩子忙自己都忙不过来呢!等以后百年,提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给孩子找负担。现在的人都很看得开,大家都是这意思。
这边完事儿了,已经快12点了,大家都上车,直接去了饭店。
原来留着家里的人,半路上回来的人都已经在叔叔家二妹妹开的饭店就位了。楼下坐满了,楼上又开了几桌。来的人都是家里的亲戚,族亲,还有就是叔叔生前好友,再有就是我们这样的邻居和叔家弟弟,妹妹们的朋友。
大家坐好,饭菜上来了,管事儿人带着叔家弟弟一桌一桌的引荐,倒酒,倒饮料,沏茶感谢。
我们和婶婶,叔叔家的妹妹坐一桌,姑爷被安排在了楼上陪客人。叔家二妹和妹夫在厨房指挥忙活。弟妹在我们这一桌,时不时的给她婆婆和我妈妈夹菜,招呼大家吃。
弟妹我之前没见过,但是她看着她姐姐和我,我和婶婶,我妈妈和婶婶的关系,对我也很热情,她好像和我小妹比较熟,一直在聊天。孩子是家里独女,挺懂事的,看着挺小的,其实也结婚4年多了,她和弟弟有个女儿,四岁,孩子小,这事儿不适合,没让来。
叔家弟弟终于转完了,坐在他媳妇边上。婶婶在对面和弟弟说,儿子,累坏了吧!赶紧吃点饭。弟弟说,没事,没事儿。弟妹给他碗筷。
我挨着弟弟坐,对他说,挺累的吧,这事儿就得是儿子办,别人没法替。弟弟说,累倒是没啥,就是爸爸没了,没靠山了,以后得靠自己了。
我说,是,我二十年前看你,你还是小孩呢,现在都是大小伙子了,也娶妻生子了。弟弟说,是,这些年过去了,我都三十多了。小时候,没少在您家玩,我三大爷,三大妈可好了。
我开玩笑说,我还以为你不认得我了呢!弟弟说,你还和原来一样,书卷气特别浓,我一直在想你是老师呢,刚问我三姐,三姐说,真不是老师,我都不信。我说,就冲你这句话,我退休了,以后也得找个老师干干。
弟弟憨憨的笑了,我说,你比原来爱说了,以前都不咋说话。弟弟说,上班了,好些事都得自己去办,不说,不行呀!这老爸没了,就更得靠自己了。弟弟有点伤感。
我把桌上的菜给他往眼前转转,方便他夹菜,大家都吃完了,有些菜凉了。她媳妇给他盛了一碗丸子汤,温的,他一口气喝了。我对他说,你可以往那边靠,我指着她他媳妇说。
弟弟说,嗯,那边的爸爸,妈妈对我挺好的。我和他说,你这边,老爸不在了,有老妈疼你,你俩姐姐也肯定会照顾你的,你那两个姐夫,人也都不错。弟弟实在的说,大姐,我想做的是,以后我能照顾他们,让他们靠我。
我听了很感动,对弟弟说,会的,咱们只要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不投机取巧,咱们以后的日子不会差的,咱们这辈人比上一辈子的人幸福多了。
弟弟说,嗯,我不一定比我爸爸能干,但我肯定不会败家。我说,是,有你这句话,你这俩姐姐听了得多知足呀!正说着,他二姐从厨房忙完了,过来,我把叔家弟弟说的话,说给他二姐听,他二姐,走回来,扶着弟弟的椅子扶手笑盈盈的看着弟弟说,嗯,我们是长大了。
叔叔家的两个姑娘相差2岁,大的42岁,小的39岁,这个弟弟还不到三十岁,中间隔了十年,把这个弟弟当成宝贝一样宠着。我小妹妹和他大姐同岁,就是月份大一点,和他一起聊天时也说,那会儿还抱着你摇摇呢!
按照农村的惯例,家里的房子,车子,厂子,现金都会是弟弟的,即使将来给闺女点,也只是意思意思,他大姐和姐夫自己开公司,二姐,姐夫弄饭店,条件都不差,谁也不会和他争啥。
人过日子好坏的还是靠良心。希望弟弟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