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呀哗啦啦啦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 她走呀走的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大红袄
头戴一枝花
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著一个胖娃娃呀
咿呀咿得儿喂
一片乌云来
一阵风儿刮
眼看那山中就要把雨下
躲又没处躲
藏又没处藏
豆大的雨点往我身上打呀
咿呀咿得儿喂
淋湿了大红袄
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花粉变成红泥巴
飞了一只鸡
跑了一只鸭
吓坏了背后的小娃娃呀
咿呀咿得儿喂
哎呀 我怎么去见我的妈---”
看着小宝宝蹦蹦跳跳,唱着应景的歌儿,突然想起初中的老同学来。这是他的成名曲,一个大老爷们挎着筐子背着布娃娃包着花头巾,夸张地扭着屁股走上舞台,大家可以想象是什么样子。偏这位才子还是稳居级部前五的学霸,当时让很多女生爱恨交加。
年初二回娘家是中国的传统风俗。这一天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女儿回娘家时要携带礼品。
如有些地方回娘家的闺女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祝愿生活甜甜美美、健康长寿。
而我们这里的习惯是要带着一箱“清照酒”、一桶花生油、肉一块、点心若干,意思为“长长久久(酒),甜甜美美,越过越有(油)”等美好寓意。
到了娘家,娘家人要大席招待,虽说“姑爷是半个儿子”,但毕竟是贵客,一般要盛情款待,以提醒他回去后对自己的女儿要多加体贴照顾。
在济南,上世纪女婿还是贵客,当上宾款待。但现在,孩子少,女方父母把女婿完全当做儿子看待。女婿也以儿子自居,彼此毫不见外。
今天,我家兄长随便给我们普及一下纪年的方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干”是指“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将天干中一个字与地支中的一个字相互搭配,天干在上,代表阳,地支在下,代表阴。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方法是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壬戌为五十九年,至癸亥为止,一周为整六十年,叫作“六十甲子”。然后又从甲子开始,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记忆,聪明的祖先把人的属相和十二支连在一起。后来便简化为“牛年”“鼠年”等。
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啊!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