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的家长觉得和孩子聊聊心里话好难?真不知道自己孩子心里在动什么脑筋?他们的很多行为真是不太能够去理解!我已经放低了身价想和他聊几句吧,他居然还不太配合!想要听句孩子心里的真话好难?
那么不知道有没有家长考虑过,很有可能是你培养了孩子不愿意讲真话的习惯,你自己才是假话的制造者!
前段时间,我刚搬了新家,生活的环境有了大幅的改善。有一天,太太问儿子:“你觉得新家住着感觉是不是很好?”儿子回答:“还是不错。”太太追问:“什么是还不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儿子说:“你不就是想要听我说好吗?”这下尴尬了,把天聊死了。太太感叹:“这孩子,思想怎么这么复杂。回答个问题,居然还在琢磨我想要什么答案。”
作为从事青少年教育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回到刚才的场景里,假定儿子说:“搬了新家,住得真舒服。”或许问题到这边就结束了。如果儿子回答:“我不喜欢新家,我还是喜欢原来的家。”那么接下来,他有可能需要面对的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什么不喜欢新家呢”,“现在哪里不好呢”,“住新房子不是很舒服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的确就像是儿子说的,所有这些问题背后所期待的就是一个同样的答案:我觉得搬了新家很好!
类似的沟通在我们生活中时常地出现。比如“孩子你觉得读书累不累?”如果孩子回答说不累,那么接下来就会面对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不累呢?”“是不是你还不太用功?”“既然不累,那么还能不能将成绩再提升一些呢?”“别的孩子都那么累,只有你不累,是不是你少做了些什么?”孩子想:“好吧,我还是回答累吧!至少这样不用回答得那么累!”
然而你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想得到美!接下来还有可能面对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喜欢学习吗?”见鬼了,累的东西谁会喜欢!于是孩子回答说:“累死了,我不喜欢学习。”然后接下来他就必须面对以下的一系列问题,“不喜欢怎么行呢?”“现在不学习,以后长大怎么找工作呢?”“不学习以后怎么去挣钱呢?”“不学习,谁会嫁给你呢?”“不学习,你以后怎么过日子呢?”孩子想:“好吧,我还是回答喜欢学习吧!”
于是经过了两轮的问答,最终的结果变成了,“我觉得学习很累,不过我很喜欢!”看上去是不是有点矛盾,甚至有点变态。不过类似的对话在很多家庭中却是常态。
当然有时不仅止于此,还有机会进入终极挑战环节。有些孩子还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那么累,你还是喜欢呢?”这时候很多孩子都快吐血了,“什么鬼?这不是你要的答案吗?为什么又来问我?”被逼无奈下,孩子终于进化为了一名鸡汤大师!“因为学习,我可以在未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为学习,我可以在未来的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因为学习,我才可以掌握知识,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人生!”
聊了这么多,我想问问大家,你想听真话还是你真想听的话?很显然上面举的例子,都是家长希望真想听到的答案。即使一开始的回答不是他们想听到的,也没有关系。因为家长们还是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最终还没达不到,怎么办?不可能!这世上只有放弃的提问,没有得不到的答案。说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有时孩子会对父母脱口而出,“你给我闭嘴!”
那么如果我们愿意放弃那份坚持与执着,只是想听一句真心话,那该怎么做呢?也许我们需要对自己做一个身份的定位,我只是个提问者,而不是一个答案的设定者。提问就代表我愿意接受所有的答案出现,包括我当下的思想所允许与不允许的,包括我当下情绪所能承受与不能承受的。
当然有可能会得到以下的这些答案:“爸爸,我不想再上学了”、“妈妈,你们离我远一点”、“为什么男生就不可以喜欢男生”、“我只想试试做那件事是不是真像同学说的那么美妙”,你确信你的小心肝承受得了吗?你确信你的大脑不会超负荷吗?如果暂时不确定的话,那么你想听真话还是你真想听的话?
很多人参加我的课程学习心理学,为了学习如何让对方说出心里话,或者是如何鉴别对方说的话是真是假。其实在我看来,这世上没有假话,只有不方便对你说的真话,也许我们自己才是谎言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