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的修炼核心在于《大学》,大学,即是大道,大道之学。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明明德,就是先证到那个道,然后通过亲民也就是结缘济众去实践大道。至善是什么呢?是恰到好处不增不减,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问题只在于不知道这个程度在哪里,只是一次次路过,不能止于至善,停在那个状态里。中庸认为,道一刻也不离人,是人离道。普通人可能会一千次一万次的去经历至善的状态,但是自身不知道,所以只是错过,不能停住于那个机上。道家有位真人叫丘处机,处机,即有处于那个至善之机的含义。很多明师带弟子,就是把弟子带到至善之处停住进入。禅宗有个船子和尚,收了个很优秀的弟子,在江边把道全都传给了弟子,分别后弟子边走边琢磨:难道就这些吗?难道就这么简单吗?心里就有点怀疑,于是频频回头看师父,船子和尚知弟子心疑,于是站在船头缓缓将自己沉入江中,弟子远远的看见师父微笑着沉入江中以死说明道就是那样,于是心中疑虑尽去瞬间彻悟,最后成为一代高僧度人无数。常人不知至善,但求尽心于事,事尽心安,同样也是一种了不起的修炼。工匠精神的价值也在这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