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历史中的唐朝便以其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在中国文坛史上,其地位依旧如此,群雄并起与群星闪烁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盛唐光辉笼罩下的文坛,出现了一群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笔,深厚的底蕴引领着时代的进步。而李白便是盛唐的一位代表人物。
人们总说:一位天才的诞生总是与其努力和家教是分不开的。李白亦是如此
幼而好学李太白
李白的父亲李客从小便让他诵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因而常常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的闻矣。”少年时期的李白还曾拜大唐第一剑客裴旻为师学习剑术,有任侠之风。多年之后剑术习成又写下:“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好一句“心雄万夫”这便注定了李白不平凡的一生。
生而好节澹荡人
蜀中时期的李白受当时唐朝风气的影响,喜好寻仙问道,曾授箓于龙虎山上,他喜好结交志同道合之人,曾结交了一位隐士:赵蕤,赵蕤曾评价其:“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积极入仕李青莲
开元十三年,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舟出峡,走向的更为广阔的天地。于江铃偶遇司马承祯,与之交谈,其气度令承祯不禁叹道: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在得到众多名人隐士的赞扬之后,本就想要夺取功名的李白怎么可能安于现状呐?他一直到处拜访达官贵人,为他们写诗,同他们饮酒。直到有一天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于是下诏在公元741年选李白入京。收到诏令的李白自然是欣喜若狂。在入京前曾回到南陵家中安顿了家事之后留下来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若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此结束了他历经几十年的漫游生涯,进入了长安。
仙风傲骨谪仙人
本以为自己将会一飞冲天从此可以“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结构却没有想到,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又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由辞去了翰林供奉的职位,再次混迹于渔商之间这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也曾辉煌过:令贵妃研磨,令力士脱靴,写下《清平调》三首流传世间。辞官后的李白,时而浪迹天涯,时而腰缠万贯,时而策马纵酒,时而拔剑茫然。他于诗中抒发自己的苦闷与豪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直到最后一曲《临路》高歌后,驾鹤西游...
他的一生正如金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一位狂浪了一生的诗仙,在最后用平淡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各位读者你们好!小生一直以来对李白颇感兴趣故作此文章。期间稍用了几句小诗,已为读者们标注出来,供读者们积累。(码字不易,请您珍惜)如有哪里不对,您尽管留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