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最基本的特质。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真正的把孩子的这种素养把它给培养起来。这是孩子在双实力,也就是软实力的培养方面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事情,比方说孩子放学回家。然后妈妈在厨房拖着地。孩子就在家里说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孩子就一直看着妈妈在那拖地。孩子就很失望,于是孩子说着说着就不说了,就回了自己的房间。这时妈妈可能还没有察觉。但是这时孩子体验到的是一种被母亲忽视和不被重视的环节。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可能不细心的人。比方说这个母亲,她就毫无觉察。他可能也就过去了。但是孩子们体验到了这种不被尊重的这种问题会遗留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需要去反思一下,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看似很小的事情。我们没有给到孩子能够表达的机会。能够倾听的一种这种现象。所以有一种尊重叫做“我们认为。”
第1种没有求助的失助:破坏。
有时候我们太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我们认为别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于是我们就用我们的方式这么去做了。但是当对方没有寻求需要帮助的信息的时候,我们盲目的这样去做。反而是在破坏它内在的一种平衡。比方说孩子穿衣服。他在那使劲穿使劲穿,他在那根本就穿不上。你看着然后就非常的着急,就很焦虑。你就伸手帮孩子的时候。大家都有这种生活体验。孩子就会说。妈妈不我自己穿。这时家长都会说,你看你都不会穿。好,就这句话就把孩子的这种自我努力的这种积极性给打掉了。所以对方没有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的施助,这是一种破坏。
第2种没有目光的沟通叫漠视。
交流是需要眼神的。这种接触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沉浸在孩子开心的给我们讲述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尊重别人,那就需要我们先从尊重和认可孩子开始。所以眼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第3种是没有行动的,关心叫无足轻重。
很多时候我们用嘴去关心对方是最简单的,如果有行动的匹配。效果才是非常好的。比方说孩子在写字的时候可能写的不是很好,然后我们就站在旁边说。把这个点再往下面拉一点,把那个撇再再往这边来一点,这个横那个横太长了,你在这说呀说呀说呀,小孩他只有一种被你这个乱指挥的感觉,啊,就是他可能也感觉你指挥的是对的,但他总觉得很别扭,他最后变成啥他不敢写了,大家发现没,孩子们有个特点呀,就是他做一道题总问你这个对不对妈,妈这个写的怎么样?他为啥老是在这确认,因为不踏实。他们一旦把注意力放在让父母满意的这个角度时,他总是伴随着焦虑和担心。他所有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掉。当我们认真的教给孩子怎样写的时候,这就是行动。这就证明我们很重视孩子的事情。
第4种没有真诚的道歉就是形式主义。
道歉也是我们家长必须要做的,那也。你就直接给孩子表达出来。加表达感受,我们把我们最真诚的感受跟他表达。
第5种没有事实的批评,要宣泄。
有时我们很容易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点评孩子的行为。没有事实根据。完全靠推理和判断的时候。盲目的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宣泄了我们心中的不满。甚至我们还会多疑,还会乱想。还会自己吓自己,于是我们又把这种毫无根据的乱想,又扔到了孩子身上。或者比咱们弱的人身上,或者是爱我们的人身上。比方说在。婚姻生活当中。我们往往把宽容和理解给了别人。而把伤痛苛责和委屈给了最亲的人。可能对外人客客气气的。但是对自己人有时候攻击性就比较强。所以有时候就是不爱我们的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在端着刺刀去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所以我们说话要有事实根据,当我们弄不清楚的时候,要以讨论和商量的语气语态跟孩子就某个现象进行探讨,这样的话效果就会非常好。而不至于陷入到家长的自我情绪的宣泄里面去。
第6种没有温度的道理叫指责。
大道理大家都很讨厌。其实不是大道理讨厌人,而是没有温度的大道理讨厌人。他就变成了指责。当孩子不愿意听的时候。你所有的努力其实都是白费的。所以我们必须有一种能力,让孩子先愿意听咱说话。咱说的话才有用。当孩子他就不愿意听你说话的时候。你所有的苦口婆心,嗯。认真努力的沟通。孩子心里边他都觉得比较硬,他硬了他就凉了。凉了他就不温暖。那么孩子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强硬的关系,这是一个内心让他们感到很不舒服的感觉。
真正的尊重就是以平等的心态,目光的接触,共情的聆听和真诚的表达与别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