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过三十岁生日的小何,一反之前的从容不迫,有些变得暴躁。找他聊天的时候发现,一过三十岁生日的他,陷入一种焦灼的心绪状态中难以自拔,被负面情绪所充斥以后,当然体现在工作上来,甚至有些时候对身体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的确,一过三十岁生日,很多职场人士会因此莫名的产生一种名为焦虑情绪,本来工作做的好好的,也会莫名的产生焦躁,似乎没有功成名就,自己有一种愧疚感。《论语》中孔老夫子说起过: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形势并不尽如人意的现代都市中,年过三十或许也仅仅硕士毕业三五年,博士刚刚毕业而已,这样的资历和年限,能不能在社会上“顶天立地”实在难言。那么,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悦纳,接受自己的“当下”
所谓悦纳,就是用积极的心态接受你当下的“不如意”,克服“我(现在就要)要像XX那样好”的不合理信念。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当下的状态和取得成就。不盲目攀比。这是因为:
- 一是天赋和资源不一样。曾经有一篇名为《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的网文特别火,其实它说明的就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起步资源并不相同的道理。国家努力实现公平,也不过是机会的均等,同样的篮球比赛,个子高的孩子更容易取胜,这是个客观事实,我们不一定因此而认输,但至少应该承认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
- 二是可能你投入的时间和积累不够。也有一些时候,我们的基础并不差,但因为我们的心智开启较晚,或者我们的努力程度不够,而导致当下不尽如人意。比如我高中三年没有好好学习,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比如我大学时代偷偷上网没有及时学习充电,所以工作起来有些吃力。这些看似自怨自艾,其实埋怨的,是那个“过去的自己”。《金刚经》上说:“过去之心不可得”,既然过去了,我们何必去埋怨,不妨接受当下的不如意,然后再做计较。
- 三是对成功的标准和理解不一样。只知道某个达人段位很高,不知道他是如何实现的,知道自己有差距却不知道自己和达人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这样也非常容易产生焦虑。
分解,合理设置目标
适当降低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在当下资源有限的基础上,把宏伟的目标降低标准,通过详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然后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优先级排序,集中精力和资源优先完成重要的目标。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给自己设置一些跳一跳可以够到的果子,逐步达成分阶段实现。
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活在当下”,即一定要问清楚“我当下最合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去实现。
我们都是聪明人,所以当下最合适的目标,一定是“聪明的”(SMART原则)的目标。
成长,围绕目标提升能力。
NLP大师李中莹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负面情绪背面积极因素的概念,其中:
焦虑:意味着事情很重要,需要额外的专注和照顾;已拥有的资料与能力不足,须添加更多所需。同样也指引我们找寻方向。
本质上说的确如此,焦虑,意味着我们的能力暂时达不到。那么对策也就显而易见——提升能力是关键。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能力呢?古典老师有个“能力三核”的概念,认为能力其实是三个同心圆嵌套而成的:
- 最外层是知识。属于我们需要学习、了解、背诵、记忆、掌握和知道的信息。
- 中间层是技能。属于我们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和熟练的操作型体验性能力。
- 核心层是才干。属于我们个人内在的,可以在其他领域之间迁移的人格特质。
不同层次的能力,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得,通常说,对策是:
学知识,练技能,攒才干。
- 所谓学知识,其实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学习。通过阅读书籍、上课、找高手讲解等方法,知道其框架结构,运作原理,因果关系,操作程序等等,都是在学习知识。
- 所谓练技能,其实就是通过实践提高自己上手操作能力。不管是写作、沟通这样的通用技能,还是维修、科研等专业技能,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中间没有“捷径”可走。
- 所谓攒才干,其实就是一个通过知识技能学习,渐渐形成自己个人特质和品牌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更加漫长,一旦形成,则更加有价值,至少可以很容易进行迁移。
针对问题去补知识,练技能,攒才干,自己的能力则会很快随之上一个新台阶。
突进,发挥自己专长优势
发挥优势。发挥自己特质,扬长避短。年过三十,如果本身有某些短板的话,除了自己恶补差距以外,也可以发挥“不对称优势”去占据有力地位。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需要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满足领导/客户/顾客/任务 的“关键需要”。这种发挥自己专长优势的方式对于30岁以上的人群可能更加重要。没有人能独自打完正常球场所有的位置,擅长突击的人去做前锋,善于防守的人来做后卫,只要能赢球,就应该了解自己的特长,站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人到三十,即便没有功成名就也无妨,只要心态调整好,全情投入,方法得当,刘欢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
看成败,人生豪迈,不过是重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