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候忙。闹铃声声催人醒,何时才能睡到自然醒呀。
昨天周末是休息日,居然也是早起。是被太太给叫醒的,还不如闹铃来得温柔。早睡早起,好像是个好习惯。只是这个好习惯是从什么时候丢掉了呢?
至于不懂事之前,半夜闹,让爸爸妈妈不能好好休息这事,应该是有的。问过母亲,有没有因为我夜啼,而到处贴黄纸,上书: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啼郎;路过君子看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母亲就一句: “那时候咱家穷,买不起黄纸”。这一句信息含量非常大,并且耐人寻味。我是长子,父母也是新手父母,夜啼哭闹这事八成是有的。
但是从记事之后,一定是早睡早起的。一旦睡着,雷打不醒。即便半夜黄河水泛滥,也只能等天亮起床后,才纳闷床和被子怎么是湿的呢?
上小学时候,没迟到过。印象不是被大人叫醒的,而是自己爬起来的。还做过恶作剧,故意早去学校,装神弄鬼吓唬女生。那时候肯定是早睡,因为晚上没有电,也没有电视。太阳落山了,很快就万籁俱寂,早早睡了。对了,那时候好像没有家庭作业,至少记忆里没有在家里写作业的画面。如此看来,那时候上学真是件快乐的事情。
上了初中后,学校离家不到两公里。有过迟到,特别羡慕有闹钟的同学。试着问母亲要个闹钟,被断然拒绝。直到初三时候,母亲还是想办法给我买了个闹钟。这是我家里第一次拥有钟表,不过质量一般,和方鸿渐他老爹的那个表有一拼,每天正好只慢五分钟。于是每天下午给闹钟上发条,向前拨五分钟,成了我对这个闹钟最深的记忆。这时候,还是早睡早起的。
高中后住校。明白了,就是在这时候,不再早睡了。晚自习后,洗漱收拾也就半小时。然后就躺在床上,不过不是睡,而是聊,各种方式聊。一般是临床或者上下铺,窃窃私聊;间或有话题会吸引三五人群聊;全宿舍整体聊也有,不多而已。九点半晚自习结束,十点开聊。等大家都意阑珊,酣然入梦后,离零点也就不远了。
晚上睡得晚,早上一定是被班主任嘹亮哨子给吹醒的。仔细想想,每天只睡六小时,就是从高中住校开始的。
上了大学后,学习节奏一下子放松下来。当时宿舍是晚上十一点熄灯,是直接断电那种熄灯。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还需要洗漱,于是乎,熄灯后的洗刷间那必须是排队的。一群大小伙子,黑灯瞎火,在洗刷间排队,煞是一番风景。
然后几点才入睡?天知道!
毕业后,参加工作,迟到是肯定不行的。晚上早睡?太难了,除非喝得伶仃大醉。以至于刚结婚时候,需要陪媳妇早睡,让我不适应了好久。
再以后,有了孩子,孩子必须早睡!这是铁则。为了能监督孩子早睡,我得睁大眼睛盯住盯好,等孩子真睡了,才准备自己休息。睡得虽晚,但是早上必须早起,因为孩子上学不迟到要远比我上班不迟到重要得多。
于是不知不觉,晚睡早起成了习惯。每天都是被闹铃叫醒,就盼节假日能够睡到自然醒。
也许,退休后,能返老还童,再像小时候那样,早睡早起,雷打不动。应该不会再有泛滥黄河之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