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齐宣王召见士人颜斶(du),直接说:“颜斶,过来!”
颜斶也不客气,回复:“大王,过来!”
齐宣王很生气,他身边的人就对颜斶说:“大王比你身份高贵,他让你过来,你不乖乖听从指令,还让大王过去,这像话吗?”
“我到大王那儿是趋炎附势,大王到我这儿是礼贤下士。与其我趋炎附势,不如大王礼贤下士。”
齐宣王觉得君王的尊严受到了冒犯,就气恼地说:“那到底是我这大王尊贵,还是你这士人尊贵?”
“大王并不尊贵,士人尊贵。”
“何以为据?”
“以前秦国攻打齐国时,曾下令:‘柳下惠坆墓周围五十步以内不得打柴,违者杀无赦!’同时又下令:‘有谁能取得齐王项上人头,就封他为万户侯,赐黄金两万两!’
可见,活着的国君的脑袋还抵不上士人坟墓旁边的柴禾,所以说士人更高贵。”
一番话把齐宣王说得无言以对,马上改变态度,要拜颜斶为老师,并许他荣华富贵,“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着华服。
但颜斶拒绝了,说自己就像一块玉要回归到石头里一样,返璞归真,这样终身不受辱,辞别而去。
战国时期,许多士人、纵横家摇唇鼓舌,为各国君王出谋划策,扩充疆土,君王对士人很尊重。他们经常席地而坐,抵掌长谈,范雎见秦王时,秦王是长跪不起,请求范雎指教。
直到宋朝时,士大夫都颇有风骨,一直站着禀奏,到了明朝才出现跪奏,到了清朝开始自称“奴才”,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倒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