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八月八号,我和老公驾车开始了内蒙之行,原定路线是经浑源大同方向进入内蒙,结果一个不小心不知道错过了哪个岔路口,走了朔州方向,等回过神来再往大同方向走,已经多走出几十公里了。出了山西,然后经和林格尔,呼和浩特,武川,直至目的地希拉穆仁镇。在从武川到希拉穆仁镇的途中,遇上了一阵瓢泼大雨,顿时一路的炎热被一扫而光,我瞬时便感受到了草原的凉快。
希拉穆仁是一个旅游小镇,汉语名叫召河。镇上几条主要街道两旁都是为接待游客而专营的各种蒙古族特色店铺,如蒙古酸奶店,牛肉干奶酪店,涮羊肉奶茶等。这些外观气派的门面房后面就是一排排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民房,而且大小和格局都是一样的,据说是政府为了让牧民定居统一给建造的。
这个看似繁荣的小镇据说也就是旅游旺季红火几天,一到了旅游淡季,这里的人们就像人间蒸发一样,连日用品超市和蔬菜粮油店也关门大吉,只剩下一座空城。有个别租住户想要继续住下去,生活用品就得到几十公里外的其它镇上去买。
由于业务关系,在小镇上我们有事先租的房子,所以接下来几天的活动范围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小镇展开的。
以前为数不多的几次草原之行都是来去匆匆,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草原,这次能够近距离多角度地了解草原,我深感荣幸。
草原大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祥和的,像一位娴静的少妇。蓝天白云绿树青草,悠闲的牛羊,奔腾的马群……,置身其中,你会感到天地的空阔,自然的静寂,以及人类的渺小。尤其是草原的夜晚,万籁俱寂,满天繁星仿若一块深蓝色的布料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金扣子,一闪一闪的;又好像孩童的眼睛,清澈而明亮地一眨一眨的,仿佛在跟你诉说着什么。最奇怪的是这里的星星似乎比其它地方的距离人更近,总有触手可及的感觉。
草原上的天气让我真真实实地体会到了小时候课本里见过的一句话“早穿绫罗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里昼夜温差很大,就这个季节,早上五点多刚起床的时候必须穿秋装,不到六点太阳一出来你就感受到了它的温度,更别说白天了。尤其是中午用骄阳似火一点也不夸张,你会感觉到太阳离你是那么近,好像总在眼前,特别刺眼,只有云朵挡住太阳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一点点凉意。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再注意防晒,也会防不胜防,所以目之所及,当地人大多是接近黑人肤色的。
在草原上流连,有时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八月九号中午,在从草原返回租住地的途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路边的电线上竟然排列着那么多老鸦,一个挨着一个,仿佛正在接受检阅的士兵,那么整齐划一,那么井然有序。开始我们十分好奇,为什么这么多鸟会聚在一起?车往前行几米后才发现路边有一个不大的水洼(草原上有水的地方很少,只有个别低洼地方会积存一些雨水成为水洼,而这些水洼即使再沉淀,水也是浑的。),也许是草原上罕见的水洼吸引了很多其它小飞虫,而这些飞虫又吸引了这些老鸦吧,这只是我的揣测,还有待考证。至于它们为什么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电线上,我无从得知。
草原上的云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是丝丝缕缕的,仿佛蓝色颜料中滴入一滴白色颜料晕染开来的样子。有时是一朵一朵的,好像大块聚在一起的新摘的棉花。当然这都是丽日当空的时候。阴天的时候,云就没有这么富有诗情画意了。有时候是一大块黑色的云像一个身披黑袍的妖怪在晴朗的天空随风游荡,游荡到哪儿,哪儿就会有恶劣天气出现,尤其令人害怕的是冰雹。严重的时候,粮食绝收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当地人一看到有黑云出现,就会很惊恐。
也有那种黑云铺天盖地的时候,仿佛一块巨大的黑幕遮在头顶,会使人压抑得喘不上气来。而这样的时候,遥远的地平线处往往还有一线太阳的光亮,这更给人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我觉得这是草原上最令人恐怖的景象,尤其是四顾无人的时候。这样的黑云一旦哪块跟地平线连成一体了,那里便会有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在有建筑物的地方,我们平时看到的闪电大多时候只是一道光,可是在空旷的草原上,我有幸看到了远远的天地相接的地方,闪电竟然好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
很喜欢《敖包相会》这首歌,但一直不清楚敖包到底是什么。到了内蒙才知道草原上的敖包虽不能说是随处可见,可隔上几十公里总会有那么一个闯入视野。关于敖包的起源,有着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这是萨满教的信仰源头;有人认为敖包就是一种图腾,石堆代表高山,木头代表树林,泥土代表大地,彩色布条,象征人们虔诚的心意。也有人认为敖包之于草原就如灯塔之于大海,草原上迷路的人一旦看到敖包,就知道附近一定有人迹可寻。但是最被认可的说法是:蒙古包是人居住之处,而敖包则是祭神的场所。
敖包是萨满教的祭神载体和作法事的场所。普通人最简单的祭敖包方法就是,路过敖包的时候,拾一块石头放在敖包上。至于当地人推荐的草原游玩项目之一的祭敖包则要繁琐的多,正如他们一般推荐的骑马、吃羊肉、喝下马酒等,除了有许多规矩,恐怕最难让人接受的还是钱包会大大缩水吧。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出门旅游的人并不多,所以在草原上搞旅游业的当地人会想方设法招揽游客。他们会在通往景区的每个路口都安排人手守候,只要看见外地牌照的车,总要凑上去问要不要住蒙古包,要不要骑马。在草原盘桓了几日,我们每天都会被搭讪,甚至被追踪。尤其好笑的是第一天到希拉穆仁的时候,有一辆车一直在我们后面追着,直追到我们租的房子门口,才掉头离开。此时小沈阳某个小品里的一句台词特别应景“我到家啦”。
跟一个人相处时间越长,你会越了解他。跟草原的相处亦然。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接近它,它真正暴戾的一面也会展现在你面前,让你全方位的去了解它,接纳它。
八月十号,我对草原安静祥和的印象被彻底颠覆了。中午院子里的另一家租户的大哥敲窗户提醒我们收院子里晾晒的被褥,说马上要下雨了。我们刚把被褥收了没一会儿,一阵冰雹就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我们还正在跟大哥感叹这儿天气的变化莫测,天空早已又恢复了艳阳高照。
此时,我们发现家里停电了,于是我们决定出去转转。车行出四五里远,我发现路两边牧民们围草场的铁丝网上挂满了不知什么东西,我有点好奇,因为前几次走这段路并没有看见过这些东西,老公说可能从哪里刮来的,我想可能是吧。可车越往前走,我发现越不对劲,那些铁丝网上有大大小小的泡沫塑料块,有塑料袋,有废布条,甚至有铁皮,我非常困惑,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我看见前面有交警在指挥车辆通行,等我们到了近前才看见路上东倒西歪的电线杆子,此时此刻我们仍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绕过交警挪开的电线杆子,我们继续前行,这时我们发现路边的一个名叫天鹅湖的度假村聚了好多人,我们把车开过去却发现里面一片狼藉,被掀掉了顶的蒙古包,碎了玻璃的豪华旅游大巴车,连石头底座都被拔起的路灯杆,捂着流血的伤口还在呻吟的游客,急驶而过的警车和救护车……
有一对中年夫妇搂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在轻声安慰,有一个小伙子围着被子站在那里发呆,有一个穿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小伙子捂着流血的左臂匆匆走过,有一个中年游客惊魂未定地跟熟悉的人在诉说他的经历,我听见他说,天突然就黑了,紧接着隔壁蒙古包里的马桶,床之类的就到了他住的蒙古包里了。
我们呆站在那里看了一会,从人们的只言片语中方知原来这里刚刚遭遇了十年不遇的龙卷风。其实说十年不遇也不准确,据一个五十多岁的当地人说他长那么大也没碰到过。这种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场景就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因为怕影响救援行动,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退了出来。回到租住的家里,有朋友打来电话才知道这次的龙卷风带来的的危害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些,它经过之处的庄稼也被毁了不少,甚至附近的某个变压器都被吹飞了,以至于我们一整天都没电没水。
对草原了解的愈多,就会愈加的敬畏自然,再联想到今年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和我国南方许多地区肆虐的洪灾,我感觉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助。只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与自然和平相处而不是掠夺式的消费,人类才有可能世代长存。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