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侄的一篇作文
今天晚上花了一个半小时,和内侄志诚讨论修改了一篇作文——《我的语文老师》。颇有些意思,谨此一记。
这是我看的第一篇他的学校作文。虽然曾帮他检查了不少文章,但主要是日记上的。日记重在记,而作文有作文的要求,不是一回事。他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以他的口头禅来说,“跟我们班的那些学霸比起来……”。显然,他很是“低调”,梁山好汉排座次,把自己列在学霸之外。尽管也许“不够格”,但我告诉他,低调虽可,但要有自信,没有谁天生就是学霸,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当然自己也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
这可能也是他学校作文中,第一篇能在周五晚上及时完成的。之所以如此判断,缘自上周末同样写作文的事。
上周日晚上8点多,他和我视频连线说:“姑父,我有一篇学校的作文,可否给我指导一下。”我说:“好啊,你赶快发过来。”他说:“我还没写呢。”我诧异:“还没写?你两天时间干什么去了?!”他说:“我不会写。”我说:“搞了半天,你是让我帮你写,那是不可能的,必须自己先写!”
上周五放学时,老师给他们布置作文——《这件事启发了我》。周六、周日两天,他一直拖拉着没做。我本想严肃批评他,但鉴于此类情形之前没有交代过,因此“放他一马”,下不为例。我提示他先想好写作主题,打算写怎样的事,然后我们讨论一下后再写。总之,自己没有动脑动笔,我是不讲的。
随后我问弟媳:“老师星期五布置的作文,志诚怎么星期天晚上还没完成,两天时间干什么去了?”她说:“我催了好多次,他不听我的,总是把最难的放到最后,拖到现在就急了。”我心想:志诚的拖拉症看来没根治,还得继续治。
过了好久,我问他想好怎么写了吗?他说想不出来,还是不会写。我说算了,你不用写了,抄写x页“今日事今日毕”吧。于是,又给他开了一个治拖拉的“疗程”。
有了上周的教训,这周他明显长了记性,星期五放学布置的作文,一回家就立马完成,很快发给我。用这样端正的态度和较高的效率完成的作文,我自然是乐于“指导”的。
写自己的老师,这是学生常写的题目,应该说是容易写的,毕竟是自己熟悉的人。但正因为写作对象非常熟悉,有时写起来不懂取舍,没有分寸。我告诉他,要学会确定写作主线,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意图?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能举出怎样的具体事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在心里先画好思维导图。经我们共同讨论,确定如下写作思路:
主题:语文王老师是位优秀负责的老师,我们喜欢她,她也喜欢我们;两条主线:一是学习上对我们很严格甚至严厉;二是生活上对我们很关心爱护;展开:分别举出事例。
文章的主线和结构清楚了,他开始动笔“创作”。一个半小时后,草稿发来,我们随即又视频连线,讨论修改。
文章首段应当概括全文,引出下文,但他过多地描写老师的外貌,与主题无关。我让他整体删除,重新再写,告诉他不要用描写小弟弟小妹妹的语句去描写老师和长辈。
“严格”方面,我让他将有违老师“为人师表”的语句删除。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大分得清批评和骂之间的区别,把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或者训斥看成是骂(当然不排除有对学生出言不逊的)。我告诉他一个人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待久了,多多少少会得一点“职业病”。尽管老师有被你们惹毛发飙的时候,但作学生的要学会换位思考: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带班——特别是班主任带班——不容易,难免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们要能够理解老师。当然,实事求是、多视角地描写自己的老师不是不可以,但写出来的东西要得体,不要成了检举揭发材料。
“关爱”方面,老师对受伤的同学及时关心帮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方面要详写。至于受伤的同学怎么缝的针,对什么药过敏,对方家长是否赔钱等等,则要简写,可以不写。
等讨论修改完,我让志诚给自己评分。他说:应该能上90分,接近班上学霸的作文了(他说上周作文84分,属于“可以不用重写”的水平)。我告诉他有信心就好。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孩子的身高是一天天增长的,知识才干也要一天天增长。而且不要总跟别人比,自己就是标杆,要跟自己的过去比,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起来,是否有了进步?当然同学的长处要学,但不要光羡慕,要拿出行动。
我们共同讨论完,已到了夜里11点。
“如果这篇作文能得90分,”我对志诚说,“别忘了,记得朝你妈妈要10块钱,请姑父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