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 “掷果盈车”俊男潘安的才情、官渡古战场的新貌、列子御风而行的精神、箜篌穿越千古的清音……这些俯拾皆是的文化名片,让人真切感受到中牟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由从心底感叹“中牟触目皆文化”!
中牟区自2011年以来响应国家号召,高唱城乡经济建设,一路大刀阔斧通过九年时间改头换面,再也不是那个西瓜大蒜的农业大县……如今摇身一变,高楼万丈,马路千里,经济腾飞,2019年西装革履挤进了新一线城市。
经济发展了,建设速度了,精神文化也得跟上!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才是硬核!中牟文旅部门也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深挖传统文化,开创中牟新文旅艺术道路。重金塑造四大历史文化名片。
潘安故里之【潘安湖文化公园】
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的潘安,可以说是妇幼皆知,我们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容貌出众的男子。潘安的祖籍就在中牟县大潘庄,如今的潘安故里已成为中牟的一张文化名片。
潘安,古代四大美男之首、西晋文学团体二十四友之首。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籍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焦作孟州和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据记载,潘安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每当貌美的潘安驾车走在街上,深得妙龄少女之芳心,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将车都丢满了,潘安每次回家都是满载而归,这便是“掷果盈车”成语典故的由来。
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人们铭记在心的只是他的美貌,他的才名却鲜为人知。历史上的潘安不但貌美,亦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甚大,《悼亡诗》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名篇。
潘安用情专一,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3首《悼亡诗》来怀念妻子,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他的《闲居赋》《秋兴赋》《藉田赋》也是诗赋中的名篇,是那个时代的顶峰。
2019年12月31日,中牟县潘安湖公园正式开园。
据介绍,潘安湖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184亩,由主湖区、丈八沟、堤里小清河三大区域组成,共投资3.75亿元,分水工和绿化园建两期实施。潘安湖公园景观建设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按照“一带、三区、八景”的结构,通过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文化融合,打造一座集观光、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都市亲水游憩生态公园。
公园内主要设施有长安桥、码头、音乐喷泉、沙滩、停车场、二级服务区、园区管理中心等,既为游客提供了“宜游、易赏、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的好去处,又改善了中牟生态环境,也提升了中牟的生活品位。
该园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31日完工开园。公园文化建设以潘安文化为主题,以中牟县从古至今的重大历史文化线索为脉络,主要运用文字简介、诗词歌赋等方式,集中展示中牟县文化深厚的积淀,让广大游客和市民在游览中充分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潘安湖公园的建设,是我县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开展的实事、好事,也是改善我县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大事、盛事。为群众提供了“宜游、易赏、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的亲水游憩的又一好去处,将会逐渐成为彰显中牟水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目前,潘安湖文化公园已经可以正常参观游玩。
官渡古战场之【官渡古战场遗址】
官渡古战场位于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内原有关帝庙,存清乾隆年间石碑,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
据《中牟县志》载,这里旧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曹操与袁绍相拒之处。附近有"水溃村"。距官渡20公里霍庄有"袁绍岗",传说是袁绍屯兵处。
一千七百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曹袁"官渡之战"。尚存有官渡桥、曹公垒、汉井、曹操拴马槐、草料场、拒袁斩将碑、关帝庙等遗址遗迹。官渡古战场旅游区位于中牟县城东北三公里处,郑汴公路北侧。
渡古战场旅游区开业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旅游界、军事界、商业界等各界的密切关注,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该旅游区是三国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人文景观。
官渡古战场旅游区艺术宫采用古军帐形式,共设大、中、小10个军帐。宫内艺术制作以立体造型为主,配以雕塑、壁画,并采用电脑摇控,声、光、电、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形象,通过38个故事场景,再现"官渡之战"的故事全貌,突出"奇、特、险、新"。宫两侧设跑马场、射箭场,宫前建城楼式辕门,门两侧为古军营串灯与十八般兵器造型。南大门以刀、矛、戟、钺、盾等兵器造型构成。
古战场于93年5月1日剪彩开业,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且交通便利,可以乘坐郑州---开封的班车到古战场景区路口下(有巨大的牌楼式景区门),步行10分钟就到。
孔子回车处之【雁鸣湖森林湿地长廊】
在中牟县雁鸣湖镇东漳村文庙街西端有一处孔子回车庙,是祭祀和纪念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
民间有孔子回车师项橐的传说:南岩一村童项橐,路撮土筑城为戏,孔子车马至此,子路下车令其躲路,项橐说:“只有车躲城,哪有城躲车之理?”孔子闻其村童出语不凡,乃下车与之交谈。项说:“子为圣人当无所不知,请问二事,望答之。”项问:“鹅为什么声音洪大?”孔子答:“鹅项长,故叫声洪亮。”项对曰:“青蛙项短,何以洪亮?”孔子无以对。项又问:“松柏为何四季常青?”孔子答:“树心坚实,故四季不凋。”项对曰:“竹子空心,为何亦四季不凋?”孔子面赤语塞,曰:“项橐,神童也,仲尼之师。”随令回车躲城。
此典故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出处。后人为了纪念孔子谦恭礼让和学无止境的精神,在南岩街建起了孔子回车庙,庙内青石刻有“孔子回车处”字样。
现在中牟县文化馆保存有重修“孔子回车处”石碑一通,是乾隆元年(1736年)魏士健重修的,字迹模糊,很难辨认。从石碑和县志记载,足以证明中牟县东漳村文庙是孔子回车处,定而无疑。
孔子回车处地处雁鸣湖,是郑州与开封之间最大水域,也是母亲河黄河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每年冬春栖息众多的大雁而得名,区内湖、林、荡各具特色,现已形成了80多种草木植物、78种鸟类、多种鱼类良性共生的自然环境,绿色、环保、生态特色非常突出,被誉为郑州的后花园。
雁鸣湖景区位于中牟县城北部,西距郑州35公里,东距开封约22公里,南距县城约20公里,离郑开大道仅7公里,北距黄河约6公里。省道223线(中东公路)穿越景区并与中牟县城相连,连霍高速中牟下道口处距景区仅2公里,北部3公里处的黄河大堤是景区联系郑州、开封的又一重要通道。
雁鸣湖景区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地跨雁鸣湖、大孟、万滩三乡镇。景区现有森林9960亩,养殖水面3500余亩,蒲花荡600余亩,周围还有4000余亩的垂钓场和6000余亩的莲池。70余种水鸟在这里生存,是蒲苇的故乡、鸟类的天堂。雁鸣湖水清、草茂、林幽、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美称,田园风光十分秀美。
此地集“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集观赏、游乐、健身、休闲、度假、会议于一体,建设除孔子回车处之外,有临水楼台、荷塘印月、雁湖泛舟、鸟岛觅趣、翠堤春晓、曲栏临风、拱形碧波、幽林听蝉、柳林含烟、农炊夕照、湖边垂钓、月亮湾和供游人参与的水上游乐区等游玩设施。目前可以正常参观游玩。
箜篌城之【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第一次知道箜篌是上中学时,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曾记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诗中的“箜篌”经专家考证,是一种起始于我国的古老的弹弦乐器。第一次见到“形如半边木梳”的箜篌是在中牟举办的笔会的采风活动中,并且第一次听到了穿越千古、泠泠似雪山清泉的箜篌之音,知道了箜篌的诞生地是中牟。
史料记载,中牟是卧箜篌制造的最早地,箜篌文化与中牟的渊源颇深。在中牟县东南10公里处有个古城村,村边有座古城遗址,相传是古代的“箜篌城”,现存的箜篌城遗址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有文献记载:“昔师延居此造箜篌,以悦灵公。”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远古时期的箜篌城,周围水草丰盛,竹林繁茂,为制造乐器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箜篌城应属于商代遗存,中国第一个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
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在盛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拯救失传的千年古老乐器箜篌,为了弘扬和传承箜篌文化,中牟开启了“寻找箜篌传承人”选拔活动,并从200多名箜篌及音乐爱好者中遴选出成人28名、少年25名作为第一批箜篌传承人。
在中牟非物质文化展示馆欣赏到了箜篌文化传承者们的演奏,似远古传来的天籁之音,清越空灵。此外,占地108亩的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中牟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箜篌城又名东古城,其址位于中牟县城东南11公里,中牟至刁家公路西侧,韩寺镇东古城村,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期间,为春秋时期郑国制作乐器的场所,是我国古典乐器——箜篌的发源地。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28号,中牟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可行性专家研讨会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城市功能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提出宝贵经验和看法,并针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据了解,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一期)项目拟建设面积60亩,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1600万元。因地制宜、“游教”相结合,将打造成集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旅游休闲、文化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宣传等多功能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