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给我一打健康婴儿,我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乞丐甚至强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想华生要采用的训练方法应该就是刻意练习。所谓刻意练习,简而言之就是制定刚好突破舒适区的练习计划,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大量练习。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长们都为孩子们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恨不得孩子琴棋书画语数英体样样精通,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有一个丰富的人生。而悖论是,所有的兴趣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学习深度就很难精通也很难持续这个兴趣。
以练琴为例,为了让孩子在练琴上能有所建树,首先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又善于调教孩子的老师。专业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来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另外专业的老师可以提供给孩子更有效的练习方法以及更加专业的反馈,这都是对于提高练习效果的必要条件。有的老师自己的演奏水平非常高,但是对于教学却缺乏方法或者耐心,尤其是对于初学琴的小孩子,可能更难于沟通和调教。这样的老师对于维持孩子的兴趣是很困难的。一个好老师至关重要就是因为需要老师在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之间做好平衡,即不能偏于严格要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精神需求导致孩子对练习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只有足够的耐心而缺乏严格的要求而导致孩子在练习上非常松懈。因此在孩子学琴的不同阶段可能需要更换不同的老师来平衡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两个要求。有了适合的老师,其次就需要持续每天固定时间的练习,这就需要家长的持续监督了。对于家长而言,配合老师对练习的要求,并且在家能够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鼓励。满足了这些条件,孩子在练琴上一定能够有所建树。
对于学习其他技能也是一样的。比如学习奥数或者英语,机构已经设计了很好的学习计划,只要孩子按部就班的按着老师的要求来做,家长根据孩子的学习程度适当的进行辅导,就可以达到相当的程度。
由于孩子有着非常具有吸收力的心灵,基本上本着刻意练习的原则,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任何一项技能的训练中达到一定的出人头地的程度。但是人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达到同样的程度,有的孩子可能会比别的孩子花相对少的时间,这样的孩子也就更容易在多个领域在学生期间拔得头筹。这样的孩子就是所谓的“自然牛”,不在我所探讨的范畴。作为普通的孩子,处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恐怕在广撒网之后的某个年龄段需要对孩子的兴趣班进行筛选,有选择的进行兴趣的培养。根据现行的教育体系,个人认为幼儿园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进行广撒网,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之后就需要对兴趣班进行筛选了,让孩子在某个领域可以深耕,深耕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在深耕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各种成功失败的人生体验,而这些体验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刻意练习对于孩子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不赞同将孩子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做刻意练习,因为刻意练习对于创意思维恐怕是无益的。另外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要做大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每个人都有要成长的部分。因此,孩子应该更多的体验生活,体验这个世界。所以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进行深耕是我对儿童教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