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何布(ID:hebuhb) 【版权声明:本文系何布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等。】
今天,我们放松心情,放下眼药水,一起来看些没那么重口味的缓一缓。
群青
群青,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头巾所用的颜料。
这种颜料取材自天然矿石青金石。
由于开采难度系数高,天然青金石的价格曾达黄金的五倍。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正适合这种端庄脱俗的蓝,画家们就用它来画圣母的长袍,群青也因而得名“圣母蓝”:
据说《蒙娜丽莎》背后的天空也是用群青渲染的,只不过年代久远保存不当褪去了许多。
我国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也用群青来上色。之前热播的《国家宝藏》中,嘉宾这样介绍:上等的宝石都是用来画画的。
幸好后来某位科学怪人在实验室里制出了普鲁士蓝,穷困潦倒如梵高的画家才得以施展才华。
紫色
和“圣母蓝”听起来一样高贵的还有“皇家紫”,但是它的原料就没有那么可爱了。
这种紫色颜料由腐烂骨螺中的紫色黏液、草木灰、尿液一起浸泡制成,尿液的作用是调节颜色深浅。
是不是嗅到了一丝昨日的气息?
这个发酵过程实在是太臭了,所以通常只在城外进行。心酸的是,每12000枚骨螺大约只能产出1.4克纯净染料,大概也就够画个袖子,或者染个裙边。
物以稀为贵,这种听着恶心的织物竟然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
古罗马皇帝迷上了它,旋即规定只有国王可以穿紫色,只有皇室可以用紫色的装饰品。紫色至此成为皇家专属色。
这也就是英语习语“born in the purple(出身名门)”的来历。这么想想,NBA洛杉矶湖人队的紫金色会成为“高贵”的象征,好像也可以理解了。
这种紫不易褪色,甚至会随着日照和风化愈发鲜亮。
但不管如何洗涤,它的腥臭味始终挥之不去,所以当时整个皇宫都弥漫着这种独特的味道。
不过皇宫贵族们早已产生嗅觉疲劳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木乃伊棕
用贝壳的尸体做颜料算不得稀奇,用人的尸体做颜料才毁三观。
起初,人们把木乃伊磨成粉,是用来入药的,据说可以用来治疗关节炎。
这么神奇的药材若只有一种疗效,怎么骗钱呢?于是人们以讹传讹说它能够包治百病,比如防脱发,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大概在16世纪的时候,不知道哪位天才画家发现这药店买来的棕色粉末作成颜料还挺好用的哎,温润通透,而且千年不腐。
木乃伊棕的名号便在画圈里传播开了。
这种神奇的颜料被画家沿用了几百年,直到1964年。当时《时代》杂志引述了伦敦颜料商的一句话:“我们可能还剩下几根残肢断臂,但已经不够做颜料了。”
舍勒绿
终于说到俺们屯的音乐人LANCE最喜欢的,代表生机、活力、希望和宽容的绿色了!
卡尔·舍勒是位18世纪的传奇化学家,可能学文科的朋友们没怎么听说过吧。
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氧气。
而他最大的败笔,则是制成舍勒绿。
1775年,舍勒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砷酸铜的染色作用,绿色染料染出的东西像毛茸茸的草坪一样可爱。
不过,这绿色可一点都不“绿色”,它含有砷元素,是有剧毒的。
因其成本低廉,这种含剧毒砷的染料一举打入家装、服装,甚至食品市场,不少儿童死于有毒气体的挥发,还有人食用染色食物后直接死亡。
1821年,被流放的拿破仑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尸检的时候发现,他的头发里有少量的砷。当时法医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一百多年后,一截拿破仑卧室的墙布样本重出江湖,这才揭开了谜底——墙布是绿色的,他的死和舍勒绿有关。
不知道热爱绿色的LANCE会不会心头一紧呢。
黑色
小布向大家保证,辣眼睛的部分已经全部结束了!
上面和昨天说的那些彩色的奇葩颜料多是重口味的西方人研制,东方的制法会温和许多。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文人书法和水墨山水,“墨客”用来形容风雅的文人,可见“墨”的地位之重要。
墨的本意就是黑色颜料。中国最早的黑色颜料是天然石墨,但与水的结合度不高,不易书写绘画。
后来,英雄的中国人民发展出了松烟墨和油烟墨。
明代科学怪人宋应星在名著《天工开物》中说:“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顾名思义,松烟墨就是用松木作燃料取其烟;油烟墨就是用植物或动物油作燃料取其烟,而后再加入香料、烟叶等,以防虫蛀,书写前加水研磨即可。
大约从东汉时起,人们便开始用松烟墨。上乘的松烟墨要用黄山肥腻、粗壮的古松作原料,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写道:“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可见从那时起人们就已经有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危机感。
后来人们发现燃烧植物也可以制墨,成品还比松烟墨更显光泽,渐渐就抛弃了不环保的松烟制法。油烟墨在宋代以后成为主流。
在今天,松烟墨和油烟墨依然广泛地被书法、国画爱好者使用,就连被抛弃的石墨,也活跃在铅笔芯和其他更高端的科学研究领域。
关于颜色的故事,比颜色本身还要精彩,还要“有味道”。
小布不禁感慨于曾经的画家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他们不仅要砸锅卖铁买科学怪人们倒腾出来的高价颜料,还要忍受各种难闻的气味,甚至不惜牺牲健康。
幸运的是,现代化学和工业的发展让当代的艺术爱好者用上了安全、环保,又便宜的颜料来画画,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画着画着把自己画傻了,颜色对每个人的意义也逐渐从彰显身份变成了彰显审美。
所以,看看你或你身边的女士包包里的口红,每一支口红,不仅仅是大自然辣眼睛的馈赠,上面很可能还写满了一部关于颜色的、审美的发展史。
—————————
文章中出现的部分艺术文化作品:
《蒙娜丽莎》莱昂纳多·达·芬奇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蒙娜丽莎》莱昂纳多·达·芬奇
《厨房内部》米歇尔·马丁·罗德林
《梦溪笔谈》(书籍)沈括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 彼得·韦伯 导演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