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那么如意的情况,比如,比我们聪明的人总是比我们更努力,比我们更努力的人通常都比我们更能坚持,总之,这类情况最后的结果,总是让人心醉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程和结果,会让我们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嫉妒,比如要刻薄地去挑别人的毛病,或者特别瞧不上别人的做法,等等。或者,我们讨厌一个不爱干净的人,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一个喜欢指责别人的人,如果这份讨厌异常强烈,它是来源于哪里?而我们自己呢?又是怎样的人呢……
通常来说,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将一部分不喜欢别人的某一做法的现象归类为“投射”。什么是投射呢?简单的说,就是我不喜欢自己性格里面的某种东西,但我或许不知道我不喜欢,(只有我的潜意识清楚明了的知道),于是我死命的压抑,因此,在我的生命中,我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会是我不喜欢的那个,或者即便我表现出来了,也不代表我真正喜欢我这个特性。然而,对于别人表现出来的在我生命里存在的这个东西,我是异常厌烦和看不上的,也因此,我会比较讨厌这个人。可其实,相信你看出来,我讨厌的是我自己的这一部分。正向杨绛先生那句话: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是的,所谓我们对别人的厌烦和排斥,极有可能是属于我们对他人的投射,即对自己某部分特性的不喜欢。可现实就是,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是有这样的特质,于是结果就演变成了:我不要接受自己的这部分,最后,其实,我不接受的是我自己。因为,接受一个人,一定是接受他的全部,他的全部就会有好,有不好,有合适,有不合适,我们从来不能只接受别人合适的部分,好的部分,却拒绝接受别人不合适的,不好的部分。对人如此,何况是对自己呢?
上述的其他人并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病因,他们只是激发了我们一些不想碰触,不喜欢的特性,而我们却可能因为对他们的不喜欢而葬送了一段可能的友谊,一些可能获得的帮助,和一份可能的合作机会,一段可能却没有走过的新鲜的人生道路。值得吗?或许这也正是笑来老师将这世上的人分为:喜欢的人和没有喜欢上的人的原因吧。这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为自己寻求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多的尝试,拓展它的宽度,让它的色彩更加斑斓。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让我们看不惯别人,那就是那些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努力却还比我们更能坚持的人。这些人真的太让人讨厌了,为什么呢?我们所有的人,曾经或现在或未来都会有意无意地陷入一个大坑,那就是比较。而对于这个原本就会有相对性的事物,有人比我强就意味着我弱,这个人偏偏还更强了,那就意味着我退步了。我退步了,我没成长,我不够好这件事情会给很多人造成困扰和焦虑,因为我们都会害怕被这个世界抛弃。而一种看似不被这个世界抛弃的
方法就是去和周围人比较,如果大家都一样,或者,我比周围人还好一点,我们心里会舒坦很多。可是,偏偏有些人就是很强,他们要求成长的决心比谁都坚定,他们去成长的实践比谁都积极,于是,在很多人眼里,这类人真的是在让他们抓心挠肺地焦虑,并害怕自己不行,有些情况,甚至自己也拼尽了全力,可是,还是没有其他人那样的好成绩。这个时候,很多人的选择都会是放弃,或者就认定自己不可以,这是什么?本质上,仍然是对自己的不接受,因为真实的自己就是这样,如果可以做到,自己早就做到了,不是吗?既然没有做到,那也就是一个事实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不认可这样的自己,不接受这样的自己,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然而,我想说的是,别人可以做到坚持,我做不到,别人可以做到天天学习,我就一定要去玩。这就是我,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如果我真的不能像想象中的学霸那样做,说明我还没准备好,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也未必就能做到,可能会把自己逼死,让自己更加不健康。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和真实的自己,而我,就是这样的人。如果真的不接受这样真实的自己,我们想要真正的进步就无从谈起,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去看清自己现在的样子,自己所处的情景,和对自己真实情况的认知,这些都会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我们真正认清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也会可以对症下药,或许,这个药不那么猛,但能让我们总能行动一点点,比之前的自己好一点点,能够让自己动起来一点点,可以让自己有自己的节奏一点点,拼凑起来也会是好的。我们从不应该跟别人比较,因为别人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不可控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所以,比自己好一点点,更好一点点,就是好的。但这一切,都要从接受真实的自己开始。
无论自己是懒惰的、消极的、悲观的或是敏感的,都是真实的我们自己。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其实,是一条捷径,因为,我们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当我们真正敢于直面自己问题不逃避的时候,就是我们真正开始解决问题的时候。因此,无论是看不惯别人的缺点还是看不惯别人比我们更强,我们都要转回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看到自己原本的样子,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这里开始,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天,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