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是一把伞下的两个身影,是理想土壤中的两朵花,是心灵相通的默契,是高山流水的契合,是人潮人海中不期而遇的缘。
我们年龄相仿,性格也接近,慢慢就成了至交。在那个枯燥单调到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高中时代,找到一个可以倾听你想法的人,算得上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如果正巧这个人还能和你产生共鸣,那就太完美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到了彼此。
高一时,我们不算熟,从各自的初中考到这所高中,原本的圈子还在,彼此只是点头之交。我们的作息也相悖,她家距离学校不过五分钟的脚程,而我家与学校隔河相望,是公交起点站到终点站的距离。我在学校吃盒饭的时候,她已经躺在家里看电视了。这让我们错过了一年。
我们熟识起来是在高二下学期分班之后。我读文科,她读理科,但神奇的是我们竟然莫名相熟起来。已然忘记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我们走到一起的,但是,就是走到一起了。上学前,下课后,甚至午饭晚饭的间歇,也阻挡不了我们的热切交流。从早读到晚上九点晚自习结束,除了上课,我们其余时间都腻在一起,形影不离。
大多时间,我们谈论的内容都是高大上的。彪炳万世的功名,云谲波诡的身世,悲欢离合的遭际,等等,一切充斥着戏剧性成分从而显得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生活都是我们谈论的目标。我们在学校操场边立下的宏愿,大多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挂云帆济沧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类的自诩——在多梦的青少年时代,从未这样筹划过的反而是极少数。那时我热衷于从政,而她渴望着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当然,我私底下以为那是因她暗中倾慕教我们那位博学多才的物理老师所致,那时,她正好被选为物理课代表,这让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人生和物理这门学科勾连起来。
我们偶尔也会附庸风雅一把,写写诗,填填词,有时情绪到位,也会告诉对方一些小秘密,八卦一下张三李四的地下恋情。因为有了这个朋友,我的高中生涯也变得丰富起来。她像一束光,打在我灰色调子的背景墙上,留给我颇为斑斓的回忆。我渐渐走出父母感情破裂带给我的悲伤,开始振作起来。
再好的友情也是需要维护的,随着相处渐长,我们的分歧也在增多。好在她十分包容我,闹了别扭,她总会把堪比情书长度和深度的道歉信偷偷塞到我书桌内求和,一次,两次......后来我们一旦闹了小矛盾,我就会第二天前前后后地捯饬桌子,以期在里面找到道歉信。有一次,我正把头埋进书桌搜寻,背上被人猛拍了一把,我正要发火,发现站在我面前的正是号称皇太后的班主任,她扬起手里的信问,你找这个吗?我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我就怕她误会。没想到她还真就误会了。只见她把信重重拍到桌子上,意犹未尽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一幕原耽百合剧,很是意味深长。我埋首伏案,隐隐地抖动双肩,她再次拍拍我的背,为我如此深刻地反思而老怀大慰,踱着方步走了。殊不知,我是被止不住的笑意憋到内伤。
毕业季里,我们并没有惯常的离别伤悲,反而是满怀期许,因为我们知道,这份友谊,绝不止于毕业而已。
步入社会后的我们渐渐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好在这并不等于说,如果生命无法高亢,就必定陷入低沉。非此即彼。在两种典型的、极端的生命状态之间,足已有相当的位置可以放置我们的人生。
与智慧为邻的人,有能力使平淡的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就好像在艺术大师笔下,最普通的一石一木都能传递出独特的美感。人与人的区别可以仿佛霄壤之间,是否具备这种点化的功夫,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芝麻开门的咒语是阿里巴巴开启山洞的钥匙,有了它,一切便不同了。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我们如何获得这把钥匙。
而我这位友人,无疑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咒语。她本科选择的专业是应用电子,硕士时开始攻读机电一体化,博士时深耕工程力学,靠着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她已经完成了理想的一部分,执教于某名牌大学。而我也一直走在和理想不断接近的道路上。我们各自在岁月里踏踏实实地走着,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也许不久,我们就能看到自己最好的样子,自己曾经希望的自己的样子。
惟有初心如磐,才能笃行致远。说不准这就是开启宝藏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