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人觉悟的四个阶段:大起大落时,身患重病时,被人利用时,一无所有时。
其实人都是被动遇到重大环境改变、机遇、挫折、挑战的时候才会进行深刻反思,所以曼德拉才会说,我从未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2.我至今对自己所做的决定,无论结果如何,无论多少人持相反意见,没有一个决定,让我感到后悔,因为站在当时的处境,以当时自己的认知,那就是最符合自己想要的选择。 哪怕结果真的不好,愿赌服输嘛,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记住,不贰过就是最大的获益。
能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内心信念坚定的人,凤毛麟角,这可能就是普通人与牛人的区别。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小事纠结内耗,大事问别人。
内心的这份坚定,决定了一个人的自信、气场、专注和耐心程度。
3“我每天学到吐,他们却说这是天赋。你所羡慕的别人的生活,都是别人用血汗,用眼泪辛苦赚来的,当你知道别人付出多少的时候,你也不羡慕那些人的生活了,你会发现你根本都不配这样的生活。”
有一种天赋叫做特别能吃苦:做事时,即便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便长时间看不到突出的成绩,也能持续坚持,直到突破瓶颈,获得超额回报,并因此开始爱上这件事,然后越做越喜欢,走上增强回路(越爱越喜欢做,越喜欢做,越做得好,越做得好回报越多,回报越多越爱越擅长这件事)。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做事始终没有进入增强回路,有运气的成分,也有坚持的成分。我们经常说的特别能吃苦其实就是在还没有形成内在驱动之前,依然能够坚持做下去的意志力。当真正爱上这件事情之后,反而不需要意志力了。
4.什么是启发?在别人的处境中,找到自己问题的影子,在别人的答案中,找到自己解题的线索。故事是把别人邀请到自己布置的世界中,观点是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别人的世界,而启发是任何外人都无法控制的,独属于个人的内在成长模式。
同样一段话,同样一个故事,我们每个人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想象到什么样的信息,创造出什么新的想法,比人是无法预判的,我看到之后,与我过往的阅历进行融合,或者为我当下的困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比如,我看到一句话:“一个观点: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这句话给我的启发,要做一流的人,就要有一套隶属于自己的内在评价标准,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核,或者行事原则。要做标准的制定者,首先要做自我评价标准的制定者,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
是不是很独特,跟别人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