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坐在乐高大厅,很腼腆寡言的保安在我身后说,有个地方很暖和,你去那里吧,大厅有风,对腿不好。
我总说我是幸运的,但一个陌生人能突破陌生人之间的那层面纱,指引他对一个陌生人去这样做的那份温情,我总也体会不到。
不管别人我对印象多么开放、热情、积极、快乐、豪爽、理智、通透,我自己是知道的,负面的、排斥的、狭隘的、纠结的、敏感的、情绪的、无力的、受伤的,甚至阴暗的那个我,从来没走开过。
我也知道,是那个深处负面的自己,限制了我对这个世界美好一面的感知和接收能力,限制了我更进一步走向更美好自己的空间。
也许,越是讨厌那个深处有暗伤的自己,越是要做那个别人眼中的正面形象。
就在昨天,还因为跟邻居扯了几句闲话,回到家后便全身乏力,因为自责,觉得自己不该那样做,那样做让我对自己很失望,觉得自己很低档。
不洗漱,不敷面膜,心不在焉得跟孩子读了绘本,接着便因为身心乏力而眯眼休息。
好像,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心底下坠着的那块吐不上来消化不下去的东西才能对我好一些,不然它把我的心压得疼,疼得喘不过气。
还记得初中毕业时,班主任给我们做离别寄语。
他把两个暖瓶放在讲桌上,一个里面是深井下取出的凉水,一个是热水。
班主任说,暖瓶只是个东西,想喝热水,不能求暖瓶,而是要它里面本身装的是热水。
年少的时候,没有经历什么,更不会那么深刻的反观自己,哪里能懂得暖瓶和热水的道理呢?
高中快毕业时,我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鼓足勇气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敲门没有应答,只好跑到隔壁的药房去询问。
药房柜台后的女人诧异加鄙夷得看着我,说:“看你很好啊,没毛病啊?”
涨红了脸,羞愧得走开。再也没有尝试走进去。
大学三年级时,终于走进学校的咨询室。此后并有机会翻看到当时的老师对我大概情况的登记:
个性极强,不善表达感情。
个性强,是因为不喜欢不接受命运施加的,自己探索又没有轨迹可循,所以四不像,所以会横冲直撞,不但伤人,更伤害的是自己。但无路可选,因为确实不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没什么定位,要想活着,就要折腾。
不善表达感情,第一是因为感情匮乏,另一是从没人向我表达过感情。
我曾说,不曾被温柔以待,就不会温柔待人。
挑剔别人,不过是因为自己心中有刺。
其实,当我接触到天天时,特别羡慕她。她大学毕业之后,坚决留在离家千里的北京,坚决不回到父母身边,那个时候就知道把绝大多数收入用来支付长期的心理咨询费用,抑制住负面的那个自己,并能通过在行约见高手,增长正面的经历和见识。
每个人都有伤,是我意识到问题后,只是痛苦挣扎,任凭它继续恶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这种没有作为,也是一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恰恰说明了缺乏想象力。
我总是那样无力。
1963年出生的赖佩霞,也是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开始真正的自我心灵救赎。
“找一条回家的路”“结了婚才发现自己有多恶毒”“幸福为什么那么难”“明明是情绪的奴隶,为什么却满嘴是爱”……
能引起广泛共鸣,无非是太多人深受自己心里暗疮的毒害。
在起初为纸媒写文稿时,深知自己的角度并不符合一向倡导积极正面的“党的喉舌”定位的刊物的口味。除了温情类文章,我都可以尝试,唯独温情类的做不来。
靠侥幸,获得不错的发表量和喜爱度。
可是,总遮掩着,不是常态,解决不了我根本的问题。
写了这么久,越发觉得自己与自己分裂得离谱。
坚持日更时间并不长,但是总能在不限制题材和情绪的情况下,看到那个技能精进了,可暗疮依然的我。只要暗疮在,技巧之类的根本救不了我。我不想舍本求末。
跟沈老师请教后,身心放松。
可是,在自我觉察不到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其他都没问题,但文章总体还是让人感到灰暗的。
我告诉沈老师,我的情感上限就在那里,我走到这个上限,更高层级的东西,我无法看到,所以觉察不出此时此刻的色调出了问题。
我一直认为,《增广贤文》类的才是我的菜。
可活得太透彻,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人,总要依靠一点温情、热烈和自恋活着。
读了《灿烂千阳》,战争、迫害、苦难、暴力、爱、恨、生离死别、欺骗、背叛,我都能体会到当事人的情感如何,可是无法代入,不会为谁哽咽,为谁掉眼泪。
从前,我误认为这叫理性,理性得像机器。
今天,才知道那应该是麻木,麻木得像树桩。
放弃惺惺作态,直白得说直白得写,给自己写文章,无非是为了劝慰甚至欺骗自己继续苟且生活。
但写给自己的文章,帮我认识到自己的思想盲区和偏激之处,看到了自己的主色调和一成不不变的挑剔口吻和排斥、敌对心态,这都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黑暗,从反面帮助了我。
太执着于自己的偏见,就无法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感受事物。总说人人有思维定式,却一直没有从自身去开阔去转变。
今天,终于通过两三个月的努力,突破了自己。
幸运至极,能在不长的日更时间里,得到了这些。九月份的时候,我说无欲无求,放弃名利心,一心低头做。所谓无求,可能有更大的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思维方式有所突破,行为标准有所更新,如今,发现自己已经迈出去了。实在高兴。
感激至深,孩子让我认识到自己有能力爱,阅读让我看到更多可能性,人群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并检验我的视角和心态。
幸福绵长,因为还能有那人那事那书那么一个群体,一直鼓励鞭策我,扩充着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