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的书,今年翻来读了一遍;很佩服作者深刻且全面的洞见,在我能想到的问题上,作者总能再拔高一个层次去探讨,看到事物背后的深层原因;也让自己反思了自己的视角是多么的狭隘和短浅,对于屏幕内发生的巨大变革视而不见,当一件事情拉长维度,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生时,我对于这样的变化视若无睹,愚昧愚蠢;
现状
在翻来本书之前,我并不认为现阶段是一个娱乐至上的社会,但是经过作者的解析,我发现确实是这样,就连最严肃的教育,如果要给这样一种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取一个合适的名宇,那么这个名字只能是“娱乐”。由于电脑电视等媒介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大众对于学习的态度正在重新定位。这就引出了我想强调的第二点:这种重新定位的后果不仅体现在教室的传统功能的日益衰退,而且还体现在教室被改造成一个教和学都以娱乐为目的的地方。(而我把所有的这一切都看做是自然,是本就该有的样子,我的思考在哪里?外界喂给我什么我就吞什么?)
确实,学生在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时掌握得最好;一个慈爱的老师会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或许她擅长鼓励,擅长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答案)。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或暗示过,只有当教育成为娱乐时,学习才能最有效、最持久。获得知识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其中必然有各种约束的介入。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必不可少;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辦能力对于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但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从阅读中去发现,去思考)
电视等媒介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这个观点并不对,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个观点)包括现在很多制作电视教育节目的人,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电视的好处是什么?丝毫不去想电视会如何影响教育,副作用有哪些,教育真的适合电视这些媒介吗?手里有了锤子之后,看什么都像钉子,但是关于教育的一些问题,电视电脑能带来的解决方案和能创造的问题一样多。
全书读完之后,确实开始对社交媒体祛魅了(希望这种效应能够持久一些)很多社交媒体上的内容都是在教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要么是扬着消费主义大旗的商业广告在掏你兜里的钱,要么是各类试图用内容换流量来变现的博主教你所谓正确的价值观;虽然我以前也能意识到这些问题,但娱乐强有力的抓手还是把我吸引了过去;
结果是我们都默然接受了社交媒体想要在我们大脑中植入的想法↓
比如短小简单的信息优于冗长复杂的信息
表演优于说理
得到解诀方法优于面对问题
这些观点自然要影响我们看待政治话语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会把电视广告中传递或强化的一些涉及政治的观点视为常理。例如,一个已经看过百万条政治广告的观众可能会认为,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可以或应该通过简单的方式得到快速的解决;复杂的语言无法让人信任,戏剧的表达方式适用于所有问题。争论让人反胃,而且只能让人心生疑惑。
————————————————————————————————————————
第二个影响自然是现代人的焦虑化。看过了太多的人设(丝毫不怀疑其真实性),我们对于自己想到的东西反而越来越迷惑,在生活中展示出来的信息也不再是自己真实的模样,而是媒介环境中大众觉得美好的模板,社交媒体成了我们脱不下的一层假面具。戴上它,能像魔术师一样演出虚幻的表演,或许获得三俩掌声,但副作用就是持续不断地焦虑和迷茫。
解决措施
1:建立心灵的防火墙
社交媒体中传播的大多数信息都在试图激起你的某种情感,随时提醒自己【情感】和【理性】的区别,辨别信息的真实度和传播背后的动机。
2:用系统的阅读代替被动地接受碎片化信息
有社会实验表明:学生对于报纸新闻中出;现的人名和数字做出的回答正确率最高。斯特恩的研究结果表明,51% 的观众在看完电视新闻节目几分钟之后无法回忆起其中的任何一则新闻;21% 的电视观众无法回忆起一个小时之内播放的任何新闻。
“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断,不具备推论性,而从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储存的知识储备相关或者是需要经过大脑实际思考的,所以能够留存下来。
真正悲哀的是,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技术是中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