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到大,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一直是我的老家,最让我牵挂想念的是对我宠爱有加的爷爷奶奶。儿时的我随爷爷奶奶在老家长大,因此对父母比较陌生。
那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他们俩地分居,为了见他们,爷爷有时带着我奔波三地。长大后我经常感叹父母的感情,从前的车马和邮件真的很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此足矣。
因为父母俩地分居工作,照顾我非常不方便,四个月大我就跟着爷爷奶奶回了老家。那时候因为交通不便,一年都见不到爸爸妈妈几次。五岁以前对爸爸妈妈几乎没什么记忆。据说小时候的我机灵可爱,所以爷爷奶奶非常疼爱我。
后来慢慢长大要上小学了,那时父母已经工作调动到一起了。爷爷奶奶纵使万般不舍也得把我送回父母身边上学,我却哭着吵着要回老家。因为见面时间太少了,回到父母身边的我跟他们好陌生,连叫一声妈妈都金口难开,母亲很失望也挺伤心。好在那时候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渐渐地母亲把她的注意力和爱转移到其他孩子身上。工作的辛苦加上照顾孩子们的疲惫,母爱开始离我渐行渐远。
也许是以前跟父母分开的时间太多了,把我接回身边后父亲特别的关爱我,大概是想把亏欠我的父爱都弥补回来吧。从我上学开始,父亲对我的学习特别上心,他会耐心的教我做习题,还会花钱给我买那时稀缺的课外读物,更有甚者,在我小学快毕业时他已经学会了现在父母才会做的择校,可谓用心良苦。
虽然父亲给了我足够的父爱,但是母亲对我的母爱严重缺失并且一直不到位,我和母亲不但有了隔阂甚至开始产生矛盾,父亲为了我常和母亲争吵甚至有一次还差点动手了,我开始越来越讨厌她甚至恨她。
后来慢慢长大了,我身上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母爱的长期缺失的确对我的性格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每每因性格原因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我就会心生怨恨责怪母亲,给我的人生造成了困惑带来了伤痛。
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老去的母亲开始逐渐意识到曾经的亏欠。她把母爱弥补在她的孙女我女儿身上,但是我在心里并没有真正原谅她。直到我也慢慢越来越成熟了,开始理解她的心情和她的不容易,学会了与生活、与伤痛和解,接纳了曾经的一切。
原生家庭固然有她的底色,但是你要沉溺其中还是以此为镜,一切都取决于自己。一味活在过去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堪,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体验一场流动,幸与不幸都是自己主动参与完成的,人生的方向盘一直在自己手上。
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心地善良、坚强乐观,还有不错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一切受之父母,谢谢爸爸!谢谢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