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妈妈问我:喜欢吗?看到喜欢的东西,我都会说:我不想要。然后大人就会夸我懂事,夸我体谅别人。当时听到,觉得自己再说无数次“我不想要”都值了,因为跟物质不起来,他人的赞许更能让我美上好几天。
长大了,爱的人问我:喜欢吗?我总会牺牲自己的需求,说:去买那个你需要的,看着就舒服。觉得成全了爱的人,自己牺牲些算些什么?
身边慢慢的有很多“爱哭的孩子”,总得到的比我多。俗语说:爱哭的孩子有奶喝。说的太好了!我见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他们得到更多。他们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被点醒:人们对付出越多的人与物会更珍惜。
我回忆起自己的往事,觉得太懂事,反而印证了这句话。他人会将你的懂事理解为理所应当。这里说他人范围有些大了,且说家人吧。家人觉得,你懂事,于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的,都会给那个会哭的孩子。
“凭什么?!”
因为我懂事。
很嘲讽是不是?可现实就是那么的赤裸裸。你的懂事,就该无条件付出。你的懂事,就该忍气吞声。你理解你的男/女友约会迟到2个小时,于是,你得到的很可能是无数次的等待。告诉自己要懂事,没什么大事就被闹了。可是呢?换来的真的是理解吗?再退一步,对方能理解,对方就会不迟到,早到1小时等你吗?不会!
我厌倦了懂事,厌倦了,恨透了。把懂事留给那个在乎你,心疼你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