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同学小聚,有人慨然长叹,转眼间毕业都五年了!顿时,在座几人相顾哑然,摇头,彼此眼中看到的是平凡80后面对当下的颓然与妥协。我不禁暗想:是啊,毕业五年了,那个脚踏七色祥云、身披金甲战衣、赢得万众瞩目的盖世英雄不是我,只是越发遥远的梦。
很不幸,我同大多数人一样不是天之骄子,高考时亦未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从而迈进知名学府,我的母校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读到这里你或许会以为我应该是学校里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一类人,毕业后经过生活残酷的洗礼后为自己当初不够努力、不够上进懊悔不已,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虽不甘不屑,但我更需要面包。
2008年遭遇高考滑铁卢的我心不甘情不愿地被调剂到河南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那时的我虽遭遇挫折,却依然心高气傲、书生意气,有种我本非凡,奈何与尘埃为伍的不羁与轻狂。
最初的我,不愿与身边人打交道,有三种心思作祟:第一源自于我自封的优越感;第二是辜负父母期望的愧疚感;第三是出于家境不好的自卑感--但主要表现为不甘与不屑,后来四年的接触中我才发现,原来大多数身边人刚入校时都带着不甘与不屑的。
姑且不提他人,心中虽不甘,初入大学的我仍不敢奢望什么象牙塔般的生活:家境不好的我学费靠的是贷款,住的是当时最为廉价的水房,里面简简单单的只有两张架子床,没有衣柜没有书桌没有过道没有阳台……
舍不得买行李箱、风尘仆仆拎着大大的编织袋去报到的我没有背包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没有歌谣没有青春也没有诗和远方。当时我所拥有的只是对面包的强烈渴望……
2.忙碌而充实,我却失去了什么?
最初我加入了学生会,勤工助学部,想通过社团的力量给自己挣点面包钱,却在一周后对所谓的勤工助学部彻底绝望,愤然离开;然后我成功入选班委,农村孩子的耐劳与诚恳给我带来了还算不错的人缘,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这个身份也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涯;随后我在勤工助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学校,我管理过计算机机房,负责过多媒体教室,做过考研辅导机构的学生代理,也曾经满校园的兜售过报纸;在校外,我曾顶着烈日满大街地发过传单,也曾趁着夜色见缝插针地贴过广告,还曾在凛冽寒风中穿过整个市区奔波做过家教……
课堂之外的我很忙碌,走的也很艰辛,但我甘之若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应该成为一切的重心,这一点我心若明镜,可我竟天真地将大学的学习跟中学的学习画上了等号: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我都不曾落下,虽不能像真正的学霸那样科科做到出类拔萃,却也在保证整体中上水平的前提下在自己兴趣浓厚的学科崭露头角,大学英语四级与六级连同计算机等级考试一路绿灯顺利通过……
读到此处,你或许会以为,参与那么多课外活动,课程学习到这种程度也还不错了吧?我当初也是如此认为,可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错的很离谱。
一直以来对所学专业,我根本谈不上任何所谓的兴趣,我也明白,对我来讲,兴趣太过奢侈,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糊口的面包。虽无兴趣,我的底线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做的太差,可毕业五年后我发现,我错就错在“不算太差”上:普通高校圈子太小,专业方面如果不能做到出类拔萃,投入社会也不过是“不算太差”而已!
3.毕业五年,我没能成为盖世英雄
大三下学期,我加入考研大军。一年疯狂到歇斯底里的努力备考并没有将我带进向往的学府,同样处境的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原因主要是个人专业素养不够,当然还有高校地位的悬殊--于是,我们再一次被调剂。
现如今,我已毕业满五年,硕士毕业也满两年了,对于生活,我一如既往的用力,不曾放弃,不曾懈怠,可我依然是万千人群中普通的一个。
我深知,没有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完美逆袭,追求面包的路也遥遥无尽头,即便如此又如何呢!如果时光倒流,我不后悔自己曾经如此忙碌,亦不惋惜自己曾经如此卖力,唯一要弥补的遗憾是我失却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其实,现今的大学,大都鼓励多元化发展,提倡综合素质提升,允许旁逸斜出,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规划和不懈的坚持,你总会有所收获--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收起你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可以努力追求面包,可以自力更生,但万不可丢了你日后行走世间的利剑。
是的,你可以出身贫寒,也不必卓尔不群,尽自己平凡的力量去追求想要的,时刻不忘强化专业素养,无论到哪里都可以顶天立地,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