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若熹,这是我坚持简书写作第68篇,日更第27篇。立志通过写作输出实现成己助人!
最近被两个姑姑问起,是继续全职带娃顺便抓紧生二胎,还是要重新工作赚钱。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要赚钱。
生孩子之前,我也希望有两个孩子。现在生了第一个娃以后,我觉得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了。
要不要生二胎,有诸多考虑因素。
第一,是否自己真的想再多一个孩子
这里面两个关键词:自己而非别人;想要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载体。
首先,这个“自己”是指夫妻双方中的彼此。
养育孩子是一家人的事情,首先是父母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如果任何一方有顾虑,都不应该强加给另外一方。当然,不强加不等于不能共同探讨,在探讨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但这一切应该出于平等和自愿。
现在女性地位越来越高,为了传宗接代“被迫”再生孩子的妈妈相对减少了很多,但是女性在这件事情上确实通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爸爸们如果不能深刻的理解这一点就不配提出二胎的要求。
同样,爸爸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也有作为父亲的责任,妈妈们也不能强迫爸爸为自己的愿望买单。父母双方都怀抱对新生命美好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心,是给这个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然,更加不应该被强加的,是七姑八嫂的压力,是朋友的比拼,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等等各种“周边的压力”。因为这些原因而生孩子,非常容易感到后悔,因为他们都不是内在的动力。外在的压力可能会一时看起来难以阻挡,但一旦被挡住以后,内心的煎熬会难受百倍。
根据调查显示,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其实很多时候,别人仅仅只是与你闲聊两句,并没有多少人把你的生活真正放在自己的心上。而为了堵住别人的嘴或者为了长个面子而给自己增添一个孩子,听起来很荒谬,但其实是不少人难以抵抗的压力。
另外,我们得确认,自己想要的真的是另外一个孩子,而不是我们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梦想的载体,更不是自己想转移对大宝的不满或愧疚的载体。
有不少人说,独生子女娇气、没同理心、责任心,但研究证明,这些问题和父母的养育方法相关性更大,而不是是否有多个子女。
第二,身体健康状态是否允许
这点是生娃的大前提。没有健康的孕育身体,免谈其他。
具体咨询医院。
第三,是否有可靠的支持系统
有两个娃,意味着需要更加强大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有两大组成部分,首先是更多的陪伴时间,有研究说养两个孩子的时间平均是养一个的1.6倍,这个数字是否科学很难判断,各家的情况也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第二个孩子刚到来的时候,一定意味着家庭里需要有人花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要有老人的帮忙。我们常常看到,国外一个妈妈带三四个孩子也能镇定自若,国内三四个人围着孩子转也是乱七八糟。找到稳定可靠的育儿力量,可以求诸人也可以求诸己。
有很多妈妈为了二胎选择全职在家带孩子,如果这是心甘情愿的选择,一定要得到全家的支持,特别是来自爸爸的,因为妈妈再如何三头六臂,没有伴侣从心灵到实际生活中的支持,都很难独立支撑下去。
如果时间上主要得依靠老人的家庭,还得考虑老人的意愿和身体承受能力。父母辛劳一辈子,到这个时候多多少少都已经力不从心,不考虑他们的真实想法或者身体状态而直接塞给他们另一个孩子去带,是自私的。
其次是更高的物质需求,尤其是在现在的养育观下,“多一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的想法越来越被摒弃,有人估算过,在一线城市多养一个孩子至少等于多出200万的支出。这个数据也未必对你有用,但是要想给两个孩子一样好的条件,或者至少不要打太多折扣,经济上的压力一定是增大的。
当然,养二胎也不意味着需要取之不尽的金钱,我们的祖祖辈辈,甚至这个世界上3/4的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但是他们中真的称得上富裕的一定是少数。在不宽裕的家庭里,教会两个孩子共同分享、共同为家庭分担,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时间和物质,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理性决策者在第二个孩子到来之前应该要考虑的。
其实有时候并非具体的应对策略,而是一种态度和决心。不管是全家一起挤时间、还是委托给第三方,不管是全家节衣缩食、还是尽力打拼,多一个孩子,多一份责任。只要全家有共同的决心和动力,很多问题都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第四,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会是怎样,这个孩子带来的变化有多大。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对家庭生活状态的巨大挑战,是对未来规划的巨大变数。
我们可能因为想选择自己给孩子最好的照顾,所以需要再次一定程度上搁置自己的事业,再次经历孩子哭闹夜醒、蹒跚学步的辛苦;
也可能因为需要老人来参与,而要选择承受三代人一起生活的带来的各种麻烦;
或者,也可能选择交给专业机构或个人来帮忙,那就意味着更高的家庭支出和管理第三方的各种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都还没准备好解决的办法,我的选择肯定是暂时不能要第二个孩子。
无论是什么样的决定,请把我们心中的“不得不”换成“我选择”。被迫的选择都会成为日后痛苦的根源,自己的选择的道路,才能走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