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饮食观念的转变以及现制茶饮的发展,冲泡奶茶的市场份额似乎也在走向下坡路。
虽然以冲泡奶茶“发家”的“中国奶茶第一股”香飘飘为了顺应消费市场变化发展趋势,进军即饮赛道,但业绩仍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食安问题频发
近日,一直在被“路透”的香飘飘奶茶店在浙江杭州正式开业。对此,香飘飘发文称:“香飘飘地球首家奶茶店开业啦!”
据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菜单显示,香飘飘线下门店共有9款奶茶,均为轻乳茶,其中3款是线上原有的产品,6款是研发团队专门为线下门店研发的新品,售价在9-12元之间。
香飘飘店长表示,此次香飘飘开设首家奶茶店是希望能够靠近年轻人,同时洞察消费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已成立近20年的资深奶茶企业,此时开店“首秀”本应是呼声一片的,但网友对此的评论却是出乎意料。
其中包含“食安问题”以及“倒闭问题”两点,有消费者在评论区评论称:“前两天粉末里还有虫子”;还有网友表示:“不是说倒闭了吗?”
在食品安全方面,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香飘飘的累计投诉量为335条,已回复267条,已完成202条,满意度为4颗星。
其中,最近的一条投诉日期为今年12月21日,投诉问题为有异物、脏污,食品变质,有虫子。
据该消费者投诉称:“我在2024年12月2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聚果园二楼超市购买香飘飘奶茶3联包,今天开封后盒子内部有两条虫子,特别恶心,客服电话打不通,投诉电话也打不通,侵害了我的个人权益,和我对此品牌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平台中香飘飘料包发硬、有异物、变质等投诉更是不胜枚举。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香飘飘的食安问题无疑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
而在倒闭问题方面,此事源于12月15日,“宁波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破产”这一消息的出现,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
实际上,宁波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从事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而香飘飘的工商主体为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2017年11月成功上市。
或是由于宁波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名称中包含“香飘飘”三个字,导致很多网友误以为是香飘飘奶茶品牌出现了问题。
虽然在宁波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破产事件发生后,香飘飘公司多次发表声明进行辟谣,并强调其运营状况良好,但就上述评论区来看,香飘飘的辟谣范围似乎没有“破产”范围广。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称:“香飘飘需要加大官方辟谣的力度和速度,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和官方公告等,及时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信息,以消除公众的误解和担忧。”
此外,柏文喜还建议:“香飘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提供优惠促销等方式,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营业收入连年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香飘飘成立于2005年8月12日,上市于2017年11月30日;主营业务为饮料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分为冲泡与即饮两大产品板块。
作为国内主要的冲泡奶茶经营企业,2012年至2023年,香飘飘已连续12年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来消费观念转变为快捷方便的模式,冲泡奶茶行业似乎已经开始“失宠”,新茶饮赛道开始大放异彩。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7—2018年,中国冲泡式奶茶市场增速分别下滑至2.4%、5%;2018年,中国冲泡式奶茶市场规模仅为49亿元。
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奶茶价格等因素的综合估算,得出2018年我国奶茶市场容量在1000亿元左右。
由此可见,香飘飘在49亿元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与整个1000亿元的奶茶行业市场份额相比,似乎也并不是很出彩。
虽然在2018年,香飘飘着力打造的即饮业务,如Meco果茶、兰芳园冻柠茶等,虽然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目前仍处于投入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显著的盈利贡献。
2020、2021年,香飘飘的营业收入连年下滑,降幅分别为5%左右、7%左右。此外,在得势的新茶饮集体开启“降价模式”的时候,走向下坡路的冲泡茶饮香飘飘在价格上却不降反升。
2022年1月4日,香飘飘曾正式官宣对公司固体冲泡奶茶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提价幅度为2%~8%不等,这可能会让其处境陷入艰难。
2022年,香飘飘营业收入在31亿元左右,同比再度下滑接近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亿元左右,同比下滑接近4%。
虽然到了2023年,香飘飘的营业收入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所回升,但今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却再次呈现下滑的态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也亏损了575万元左右。
对此,柏文喜认为:“考虑到香飘飘的亏损状态尚未扭转,这可能意味着公司仍面临着市场竞争、产品结构调整、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战。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以改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