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的说,林芝才是我在西藏生活的第一站。
那年,考研不难,但调剂却挺热闹的。知道没考上A区,又过了B区线,只好在西部十省看学校,打电话,了解调剂的事。
还没开始调剂前,我通过邮件联系过海南、云南、新疆、宁夏等地的学校,学校回复的都很好。但调剂开始后,再联系就没什么回复了,可能是调剂生源太多,学校可以择优录取,我考的是跨专业,算不得优质生源。
在调剂结束前两天,我还没收到填报的调剂学校的复试回复,心里也有些着急,在学校考研群里认识的学长就跟我说,实在不行就调剂到西藏来。
学长大我一届,以前在学校没见过,但后来通过QQ聊天才知道我们本科是同一个专业,更巧的是,学长和我是隔壁县的人。我和他的情况很相似,他也是前一年跨专业考研,没考上报考的学校,调剂到西藏大学的另一个专业。
不想再战的我别无选择,接纳了学长的建议,在调剂工作结束的前一天填上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现在分开成了两所学校,西藏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上午填报的,下午就收到了复试的通知,内地的调剂生被安排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复试。
一切都很顺利,和学长说的一样,后来我顺利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还是和学长同一个专业。
那年八月底九月初,我从上海坐上了开往西藏的火车,穿州过省。当时的想法很是简单,学什么不是学,只要能上学就好,到了学校我要收心好好学习。
鸡血在踏入学校前就打的满满的,到了学校后也没发现什么不好,前十多天主要就是办理入学手续、选导师这些事。真正开始上课,由于是跨科调剂,有些课程还要和本科生一起从头学习(那时农牧学院很多调剂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的,也有几个和我一样,跨专业考试,调剂又调剂到另一个专业)。总的来说,从小就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我,对于农学的学习也不是那么难,但有些专业术语还是得从头了解,可我对农学的热情始终是提不起来。
后来渐渐的对专业课没有了太多热情,导师安排什么做什么,没安排的也不会主动去做。我又和以前一样,没事就躲到图书馆看杂七杂八的书。图书馆安静但也冷,尤其是冬天,但我还是喜欢去那里,上午、下午和晚上,很少有过间断,就算是在图书馆发呆,我都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两年时光一晃而过,由于平时导师管的宽松,加上自己打酱油的性格,毕业论文写的差,在毕业答辩上也是勉强通过。
农牧学院也还可以,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报考农牧学院的人也增加了不少。我调剂的那一年,学院招到的研究生40个左右,是当时学校招到人数最多的一届。去年,我去林芝,和当年的同学吃饭聊天,他们跟我说:现在农牧学院也不是想进就能进,也会刷人,现在学校的研究生达到了好几百(具体数字已忘,不管怎么说,我当然也乐于见到母校越来越强,越来越好)。
农院坐落在“西藏江南”林芝,背靠群山,又依尼洋河河畔,环境很好。夏季山腰浮云游弋,秋季层林尽染,冬季白雪覆盖,非常的漂亮,学校内的绿化也是非常的多,经常会有猴子等小动物“光临”学校的树林。
那些景色在学校时看腻歪了,但也总能被美到“心碎”、美到陶醉。以前还常常自我安慰:虽然没好好学习,但我来到了大多数人不曾来过的西藏,看到了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美景,那也是值得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