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啊?”
曾经的我们和孩子一样,踌躇满志,倾尽全力去构造和追求这样一个美好的梦想;
而现实是,我们寄予厚望的孩子,如果不出意外,他们终将平凡。
前二天,一个老朋友晚上十点多打我电话,说想过来坐一坐,聊一聊。
在一顿礼节性的互问健康和近况之后,落坐下来,
朋友道出了来意,心里有一些不舒服,想不通;
“孩子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习成绩不好“
”想法完全和我们的要求不一样“
我就问他,“你在干什么呢?”
“忙!平时在医院除了做手术,还要带研究生,周末要出去赚外块“
我又问道:“你为此做过什么吗?”
“平时下班尽量回家吃晚饭,减少应酬,多陪伴”;
“找各种好的培训机构和资源,包括一对一上门指导”
“前后打点班上老师花了一万多,只为能多关注和鼓励他”
“错一罚百法,可是孩子宁愿挨罚,可以写到晚上二三点钟”
“苦肉煽情计,当作他的面,打电话跟朋友诉苦,借钱过年(事先打好招呼的)”
看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倾泄心中的苦恼,委曲和无奈;
“为什么我这么辛苦,孩子就不能理解我呢?”
“为什么我们这么聪明,孩子怎么就是不开窍?”
“我们这么高的学历,怎么就教不出一个出色的孩子呢?”
对于他所说的情况,我也大致有所了解,夫妻双方都是医学博士,工作忙,陪伴少,对孩子的教养是时松时紧;孩子五年级,马上要小升初了,一个班五十个孩子,学习成绩排名四十几位,你说他们能不焦虑吗?我给他的建议是用一颗平常的心看待和接纳孩子的现状,因为:
一,孩子终将平凡,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用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心理,也不用去争辩这种做法的对错。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 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尤其是高学历的父母,他们有更强烈的意愿和自信,往往会忽略了这99%的部分,将注意力集中在剩下的这极其渺茫的希望中。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是很多人悲剧的开端。
二, 承认你孩子很平凡,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机会;
朋友的孩子,参加的奥数培训班,据我所了解的也换了有三四家,但是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每每因为一道题目做得慢或者做不出来,孩子他妈是觉得很不理解,很生气,经常给自己暗示,强调心平气和,面带微笑,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才能勉强克制自己压抑良久的冲动,不致于动手动嘴。可是这样的间接后果是让自己很受内伤,情绪积压下来,等到下一个出口时,就会叠加在一起,喷涌而出的。所以,承认孩子很平凡,不是天才,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也是一次接纳现实,和自己身心和解的机会。
三, 意识到孩子的平凡,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他;
如上所述,朋友夫妇是双博士,属于社会精英人士,在外都被称呼为教授或者老师;妈妈本来是带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很高,然而,孩子是经常记不住或者记错单词,不得已,采取了错一罚百的方法,实际效果并不好,该错的还是会错,记不住的还是记不住,以至于孩子自己宁愿挨罚,写到凌晨二三点钟;看到孩子这样的冥顽不灵,她有时候真怀疑这孩子是不是亲生的?看到他顽固执拗甚至有些自虐的程度,妈妈又有些失望和心疼。所以,父母意识到孩子是个很平凡的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对孩子多几分理解和接纳,不仅能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少了几分关注和压力,孩子的成绩也不知不觉有了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对自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此变得轻松,快乐和从容起来。
四, 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接纳孩子的平凡;
如果说父母用自己的优势去衡量,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中国父母自己不擅长,还非要求孩子足够出色。
记得朋友说过一些他自己上小学时的事情,因为成绩不好还被留级,一到六年级,基本上是懵懵懂懂的。所以,为人父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很多时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够努力是真的不擅长。那又何苦来为难孩子呢?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马云高考数学得1分,三毛数学考试吃鸭蛋,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一时的平凡并不表示他一生也平凡。
五, 盲目追求不平凡,反而会促成孩子的平凡;
在我们长沙有一句通俗名言,“上个好高中比上个好大学还难”,可见初升高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和残酷。身边有很多朋友,自己好不容易在长沙安家立业,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拼尽全力,削尖脑袋地想把孩子送进长沙四大名校,好像这样就等于给孩子考上一本的大学买了一份保险。殊不知名校的学业和排名压力,并不是一般孩子能承受得了的。轻度反应是学习跟不上班级的节奏,老师的要求,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其实他的成绩放在普通中学也还过得去。重者有最近附三医院14岁孩子因为学业压力,轻生跳桥,所幸刚好落在了经过的公交车顶上。
中国父母总是喜欢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将自以为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塞给孩子。殊不知,如同身体,不顾本源,盲目一味大补,总是适得其反。父母盲目将孩子培养成精英,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加重挫败感,让孩子自暴自弃。当现实与希望的反差太大时,父母自己也会容易陷入绝望。如此,孩子就悲剧了。
六, 所有的不平凡都源自于有能力过平凡的日子;
丁俊晖,著名台球运动员,代表着中国的准度;李娜,曾经让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网球女王,每天同一套动作,反复练习,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包括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有过相同的经历。几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他的人生中99%的时间都在经历平凡和枯燥的煎熬。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事实上,之所以不平凡,恰恰是因为他们具备度过平凡日子的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个别父母得到了上天的特别眷顾,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天才。如果真的中奖了,自然不能浪费。不过一定要先明白另外一个道理,这是小概率事件,基本和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脑袋的不多。
七, 因为平凡,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
一个人平凡,那是当然;一个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的能力,理所当然会过得不快乐。反而会更加平凡,甚至沦为平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相反,如果能够学会如何快乐地过平凡的生活,首先能够保证让我们成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一不留意还可能有意外惊喜,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万一的希望,企图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幸福,那就不要舍本逐末,还是回归本源,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获取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