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还没来临的时候,网上大肆渲染“今年将是最冷的一个冬季,号称几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可是,今年的冬天好似偏偏和预报者作对,直到今天,该冷的冬天也没到,今天这个天(零下12度)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冷的一天了,北风吹着脸庞,有点寒风刺骨的感觉,这终于有点冬天的味道了!但就是这样的天,感觉和昔日故乡的冬天有着天壤之别,记忆中,小时候故乡的冬天才真的能用天寒地冻这个词来形容。
感觉小时候冬天来的比较早,好像一阵北风肆虐后,就感觉到寒风刺骨了,大人孩子就都换上棉衣了。那时的我们根本就没有羽绒服大衣这种稀罕物,都是穿着自家地里种的棉花弹得瓤子做成的棉衣(虽然比较轻快,暖和,但是不隔风,这也许就是那时感觉天冷的一个因素吧!)棉衣外再套一个自己做的薄款衣服,再冷些时候,有的手巧的家长会再做个马甲让孩子套在外边,他们的冬天就感觉不那么冷了!印象中,年年冬天我们就是这样的穿着,放眼看去,孩子们都是臃肿的体形,脸庞被冻的红通通的,更可怜的是那双露在外边的小手,有的冻得肉鼓鼓的,有的冻得咧着口子……看现在孩子们被呵护的无微不至,那时的孩子哪有现在的幸福?!不过那时的孩子却拥有现在的孩子所没有的好多乐趣,这也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比拟的!(时光带走了过去的冬天,却让记忆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那时冬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早上起来,推开门一看,“哇!满世界都是白的!”雪经常在人们的毫无察觉下悄然而临,满眼看去,只有白花花的一片,道路没了,坑洼崎岖也不见了,天下万物都被一层厚厚的雪包裹着,就连平时上学时走的路也已消失不见,于是我们便靠着往日的记忆走在路的一侧,小心翼翼落脚,生怕惊走了雪,更怕走错了路,边走边看留在身后的串串脚印,平时走十分钟的路,一般会延长一半的路程。到了学校,就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了,早到的学生和老师都已拿着扫帚笤帚扫雪了,道路上的积雪扫成一堆堆的雪堆,班级门口的积雪堆雪人,打雪仗后都围堆到一块,而后就等着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变小,直到不见(那时的雪因天冷一般要很久才会化掉)。记忆中冬天很少有不下雪的时候,真是感觉“无雪不冬天”啊!
由于寒冷,那时的河水也冻得出奇的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河水冻结实了,滑冰便成了孩子们最高兴的户外运动(不过比现在孩子的滑冰多了一份真实的危险),这项运动一般都是家长明令禁止的,等到看到冰结的足够厚了,孩子们才能在大人的看护下在河的近侧玩耍,有些胆大的,也会慢慢溜到河的中央,引得大人一声声召唤和“谩骂”后再迅速的溜回来(那时我们也没有旱冰鞋,都穿着自己家做的棉鞋滑,滑久了鞋底便湿了,家长就赶快带着回家了)。
那时的冬天,是农村里的孩子期盼的一个季节,可以滑冰,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在雪后扫出一块小天地学着大人的样子“逮麻雀”,还可以去冻得结实的麦田里尽情疯跑、玩闹。
冬天,还有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是“看露天电影”,那时一到冬天村子里结婚的人家特别多(因为冬闲有时间筹办婚事),只要有结婚的就会“雇电影”(主家出钱让专门从事放电影的人来放影像),少的演一晚,多的连演两三晚,那时由于没有电视,看电影是农村人最早接触的影像,那时的我们好奇的是怎么这么一盘小小的带子就能出来这么奇怪的画面呢,围着放电影的问个不停,他们一般也不会给我们解释出什么道理来。往往看完电影后,都匆匆的跑回家,天实在太冷了,脚都冻僵了,直到半夜还感觉脚是冰凉的。一场电影让人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好多天,那些中途回家的还不忘问问电影结局怎么样了。
那时的冬天虽然寒冷,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满满的温暖,因为有那么多的趣事藏在了记忆深处,使得再冷的冬天也有一番别样的乐趣。那时的冬天虽然冷,但也很有趣,不像现在的冬天不但无雪,而且还雾霾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