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反对艺术,因为他认为艺术作用与我们的感性而非理性。而按照他的灵魂三重论的解释,人应该总是应该处于理性状态。并且他认为艺术是危险的,应该对艺术实行广泛的审查制度,防止青年人被影响。他的说法也许有失偏颇,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对艺术作品审查,这足以说明艺术是强大的。
艺术是强大的,因为艺术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保存库,艺术作品可以穿越时空向人们传递情感和精神。一般来说,艺术以大众传媒(这是一个历史概念)的方式传播。在古代是书画、雕塑、文字、音乐、戏剧,在现代还有电影、电视、游戏以及未来更多的新媒体。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平台搭载上拥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对于人类世界的影响不可谓不强大。20世纪英国哲学家R·G 柯林伍德认为的艺术被频繁地用来作为逃避生活的手段,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和消遣。但是他也承认,最好的艺术,真正重要的艺术是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方式的东西。他的理论把前种帮助观赏者逃离现实的艺术认为是娱乐艺术,后种所谓的真正的艺术称为魔法艺术。魔法艺术帮助观赏者学习,如何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的现实互动。比如说哈丽叶特·比切·斯托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让白人读者看到黑人奴隶是与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的人类而不是没名没姓的财产,改变了人们对于奴隶制的看法。
柯林伍德这种一刀切的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不同审美主题来说,同一艺术作品可能是娱乐艺术也可能是魔法艺术。成年人在动画片里面放松自己,从疲劳的现实生活中逃离。而小孩子会学习动画片中的勇敢,善良,沟通,大胆想象等处世之道。但是艺术作品确实有高低之分,尤其是在道德上。好的艺术能激发正面情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交互,更好的参与到实践创造活动中去,坏的艺术能够唤起坏的行为和态度。好的艺术能够激发爱意,由爱产生了善,按照康德的说法,善的最高道德标准就是以人为目的不以人为手段,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坏的艺术激发了恶,恶意引诱着犯罪,践踏道德。
亚里士多德并不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反对艺术,他认为艺术是十分有用的。他相信,我们的肉体需要体验全方位的情感以保持平衡。他认为如果我们不曾短暂地悲伤或者体验肾上腺素的突然增加,我们就会开始渴求这些感觉。 而我们没法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全方位的情感时,艺术就会出来代劳。当我们最终体验到了这些渴求的感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愉悦放松,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净化。净化理论很好得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爱悲剧。
悲是面对追求而不能实现,明知不能实现而去努力,伟大的报复和其不可实现之间的冲突就是悲态。本质上就是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限,引发了天人之问。想把主体跟客体提升到同一的高度。悲态基于一个发问:我知道悲的存在,但是为什么发生在我的头上。它基于人生的追求,表现为失意。叔本华认为人生的存在就是痛,痛并存在着,这就是悲态,是一种美学范畴的悲感之初。顺从的必然性悲剧是客体高于主体,主体要提升自己到客体的高度,伟大的报复与其不可实现性的冲突,它迎接着的是毁灭。悲态是不会迎接毁灭的。因为悲态就会认命了,而悲剧是不会认命的,它有毁灭的必然性。悲剧与崇高的区别是在矛盾冲突中放弃与坚持。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是走向崇高的生(精神上的生,肉体上的死)。崇高跟责任总是有一定相关性,是抗争的原因。既与人一致,也与人敌对的,强烈的责任感,由痛感到快感。因责任感而要跟一个恐怖的敌人去战斗。因自己的存在而欢呼,为自己还没被消灭而欢呼。升腾统一的必然性。康德认为的崇高的四阶段:第一,无法感知上感觉和把握它,第二,由第一产生的受挫感,第三,由于什么原因,为了谁而去扩张的责任感,第四,激发的自我力量。
康德回答了崇高的问题,但是没有回答人们为什么会为悲剧掏钱的问题。人们花钱去剧场买哭其实是很违反常理的一种行为。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是不可能抓着一盒抽纸,花钱买一张悲剧票,全身心投入地嚎啕大哭几个小时。亚里士多德就很好地用净化理论解释了此现象,并且,悲剧使得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强烈的消极情绪,与之相伴的还有强烈的情绪宣泄,这让人感觉非常爽快。
2000年,在丹麦一家博物馆艺术家Marco Evaristti 展示了一件艺术作品。在电动搅拌机放满水,再放一条活的金鱼在其中,这件作品被命名为Helena。搅拌机被通上电,按下启动按钮,金鱼就会被搅碎。艺术家邀请观众来按下按钮,最后有人上去执行了动作,金鱼毫无意外被搅碎,警察随之过来叫停了展览。艺术家进行此展览的目的是把人分为三类:如果按下了按钮,你就是施虐者“Sadist”,如果这项展示让人感觉不安,那就是道德着“Moralist”,如果你享受观看其他人的反应,你是窥视者“voyeur”。这种分类并没有很强的论证,但是对于在场观众来说确实很深刻的情感体验。Marco Evaristti的艺术行为在自治主义(Autonomists)看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认为艺术不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应该独立其外。美学道德主义(Aesthetic Moralists)认为道德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这一观点与自治主义针锋相对。他们认为有道德污点的作品会使作品有美学瑕疵。
到底艺术是否会应为其道德原因而被折损价值这一点还有待讨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艺术是强大的;艺术是有用的,起码可以激发自我力量以及宣泄强烈情绪;艺术是有正向负向作用之分的,艺术是令人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