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孤立地做设计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情况下产品经理给到设计师的需求可能是一个idea,设计工作无从下手;或产品经理的需求来回反复,导致设计反复做了很多无用功;遇到强势的产品经理时设计师甚至直接变成了画图工具,或设计方案不停地被推翻...这些情况并不在少数。为了设计工作更加顺利,让设计真正地在产品中发挥价值,那么更好的方法是交互设计师在产品前期阶段(大概产品前期进行到30%的阶段)与产品经理一起做需求调研、分析。
一、设计师如何参与产品需求分析
1、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主要是关于产品目标、范围、产品特征等约束条件。具体内容即:产品定义(使用人群、主要功能、产品特色)和用户需求(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目标)。其中主要功能、产品特色及目标用户为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主要为什么人提供什么不一样的服务)。 通常情况下产品定义产品经理是从产品或商业的角度考虑,而用户需求则需要交互设计师从用户角度来考虑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当,甚至超出预期。
2、产品需求来源
通常情况下项目中需求的主要来源于“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等等。
用户调研:通常的方法是“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信息采集”等方法。
用户反馈:用户反馈一般是在产品测试或上线之后,在产品内部留一个入口来收集用户遇到的问题。
竞品分析:通常在产品定位之后,相关竞品(直接竞品、间接竞品)的收集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分析的维度也是按照用户体验五要素来进行竟品分析。对比竟品间各要素的优劣势,以及自身产品可以切入点等等。
产品数据:产品上线后,一般都会对产品进行数据检测。比如:下载量、注册量、访问量、浏览量、点击率、转化率、页面停留时常等。
当然收集数据不是目的,还要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其潜在意义。
3、分析与筛选需求
1产品定位——2产品需求——3需求优先级
筛掉明显不合理的需求:目前不可实现的/不合常理的;价值不大的;无适合场景的
挖掘用户目标:思考用户的真是需求是什么
匹配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主要功能、产品特色
考虑项目资源/定义优先级:实现成本、商业价值/用户价值等
二、分析用户需求
1、了解目标用户
了解目标用户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卷”、“访谈”、“焦点小组”等等;当然些特殊情况可能没有条件或时间做这些工作,可以寻找身边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观察他们的使用行为,询问他们的感受、痛点及希望。
这个过程中建议设计师一定要将目标用户抽象出用户模型,时刻提醒自己。
2、别被用户牵着走
用户说的不一定是心中所想的:
典型试验:一群被测试用户在被访问的时候,纷纷表示自己喜欢黄色产品,但最终主持人让大家在产品中从各种颜色选一个作为酬谢时,大部人却选择了黑色。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生物,在思考和决策时分别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用户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通常情况下,用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或者说表层的。例如“汽车与马”的经典案例。当没有汽车的时候,用户说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这时设计师就需要思考,“马”本质代表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交通工具,即用户本质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更快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
该用户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如果提出意见的用户并非我们的目标用户,那么这个意见也可能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用户意见不一定专业:用户与我们不同,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处于直观感受。这时候需要设计师经过判断和思考用户意见的合理性。
3、客观对待用户意见
切记设计师的工作是在商业价值和用户需求之前取平衡,不要被大量需求冲昏头脑
当面对众多的用户意见时,我们是否都要去马上实现?作为设计师可能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思考,以免乱了阵脚,导致产品方向跑偏,或浪费太多成本。
目标用户:提出要求的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如果反馈问题的用户非目标用户这时这总需求就可以暂不理会。如果提要求的用户是非目标用户但数量过多时,我们也需要思考,是否产品已经偏离目标用户了?还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定位有问题?
使用场景:用户提出的问题一般发生在什么场景?是否合乎实际使用情况?使用场景主要关乎两方面,一个是使用媒介,例如是PC 还是手机?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这种实在那种环境?要做的是什么事情?
用户目标:用户是否表达出真是需求了吗?这个问题与上面提到的“了解用户真实需求”相同,就是挖掘用户提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产品定位:用户提出的需求是否符合产品定位?如果产品定位几经推敲确立,当用户提出与定位相反的需求时,则可忽略。 2 。2
项目资源:用户提出的需求需要投入的资源成本是多少?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优先级是否高?如果某些功能开发成本很高,但实际的收益又很小,这种需求等级就可以排的靠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