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开头,不知道要不要花费时间去写这样一篇文章,焦虑;
体重微微超重,却不能像周遭的人一样自律的去跑步、健身、打球,焦虑;
博士一毕业就要站上讲台,不知道自己讲的好不好,不知道有没有误人子弟,进一步焦虑;
科研任务迟迟没有进展,考核期的任务能不能完成? 青年基金能不能获批? 焦虑进一步增加;
都29啦,老公催着要孩子,可是实验怎能离开我,不做实验怎能顺利度过考核期?于是生孩子的事情只能往后推。可是年纪大了,生完孩子后不好恢复身材,对于本就不惊艳的我岂不是雪上加霜?焦虑达到极点。
而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似乎每过一段时间,这些问题都会扑面而来,和大姨妈一样准时却比大姨妈频繁,那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呢?我有一些自己的小技巧:
1 承认焦虑是一种常态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滴:“觉得累就对啦,舒服是死人的事情”。虽然有些过激,但确是大实话。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挑战或冒险精神,无论是追求人上人的成功抑或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再大至青史留名,造福人类,其实质都是要实现自我的突破。而许多事情的收益都是晚于付出的,中间是漫长的等待与焦灼。而且往往目标越大,这个周期就越长。同样地,焦虑也呈指数增长。于是一旦遇到一些需要等待很久才能知道结果的事情,譬如我的基金申请,我的教学反馈。我就首先告诉自己,“all is normal”(改自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上的那句“all is well”,我更愿意这样安慰自己)。焦虑是奔向成功路上的必要一环,而且人生不就是一场已知目的地的旅行,活的永远是过程,做好当下,结果自然而然就会到来。这样一来焦虑会减轻大半,甚至可以督促我更加珍惜光阴,珍惜快乐。
2Just do it
如果只是保持上述乐呵呵的心态而不去行动的话,所有的问题并不会自行解决,只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焦虑。就我个人而言,写作一直是我的爱好,但是这份爱好伴随着很大的自卑。因为我总觉得别人写的比我好,好容易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没人看或者看的人特别少,于是就不写啦。然而情况并没有好一点,焦虑增加:“我怎么这么懦弱呢!没有可能就要放弃吗?放弃岂不是更没有可能?你的问题就是在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于是我的脑子中各种“主义”开始打架,直至头痛欲裂。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如果正是上班时间,我会站起身来,到实验室做实验,或者找师兄师弟闲聊。如果下班时间,我会关闭手机,到操场上散步或者洗洗衣服,做做饭。总之就是停止思考,然后去做另外一件事。实质就是转移注意力。当心绪平复后,开始着手去解决这件事情,一旦开始着手,所有的焦虑立马轻如鸿毛。
3 时间管理是良方
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我想说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无能的反馈:“好焦虑啊,为什么许多事情我都做不好?”“明明可以做到的,怎么最后成了这个样子?”譬如我自己,明明可以把一些时间用作科研上,偏偏选择了看电影。科研进展受到了阻碍,势必影响接下来的造人计划。其实这里面有时间管理的概念:选择了看电影,势必不能再看书;选择了逛街购物乱花钱,势必不能来一场期待已久的长途旅行。所以,我们在焦虑任务没能完成,事业没有突破,很大问题上是时间安排出现了问题。有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如番茄闹钟法等,于我不算太实用。但是我觉得计划提醒列表是个好东西。任何一件小事,譬如充饭卡,交水电费、网费,充值公交卡等,如果不安排也就很容易遗忘,反而会影响当天的心情,造成新一轮的焦虑。所以每天按照轻重缓急列出一个大概的to do list,然后逐个完成。不仅减轻了焦虑,还成就感爆棚。自我觉得iPhone自带的提醒功能就很好用。
至于减肥和造人计划,也可以细化到这些日常列表中,譬如:虽然每天都要安排实验,但是也必须保证每天一万步的运动目标,少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不仅为减肥,更是为孩子的到来创造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状况。而且运动一般安排在晚饭后,顺便可以带上耳机听“喜马拉雅APP”上的《逻辑思维》或《朗读者》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塑造了身形,更扩展了思维,甚至可以支付宝上种树,悦动app上领红包,提高晚上工作效率,可谓一举多得。无所谓特别强迫自己,按照计划日复一日,养成习惯,后续一切自然而然,焦虑自然遁形。
4 少一点功利心,但请保持自信。
正如上文所言,写作本是我的爱好,当其他事情特别烦乱的时候,我很多时候依靠写作来平复心绪,但是为何有时也会成为我的焦虑原因呢?还不是我太功利:我想立马成功,我想收获鲜花和掌声。过度的功利心会使生活成为一场酷刑,永远都在追寻,永远都在焦虑。但更深一层挖掘,其实是源于自卑。我做的所有一切都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后方能认同自己。这样的自卑而又功利的心态让我的爱好变成了穿肠毒药。除了使自己变得更差更自卑外,还有什么益处?所以告诫你也告诫我自己:万物各有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且也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毕竟我是理工科博士,和专业文学创作的人较什么劲。于是大多数时间,我还是选择书写的。然后很多人见我都会说:“哟,你文笔不错啊!”“XX姐,我就服你,科研里面文笔最6的,作家里面科研最好的!”
5 行动or反思
从我的行文中,你大概也可以了解到我是一个过度思考的人,什么都没做,可思绪可能已经绕地球一大圈。对于我这种情况造成的焦虑,如上所述,行动是最好的解药。相反也有很大一批人,他们焦虑的原因反而在于反思太少或者说读书太少,许多人甚至都弄不清楚自己焦虑的原因。我同时也是大一新生的班主任,孩子们经常感到迷茫,问及原因,并不能说明白其中原由。只觉得胸中有团棉花堵得人出不来气,不想学习,不想交友,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但是又好焦虑啊:“以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怎么办?追不到漂亮的学妹怎么办?”这时我常会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引导他们慢慢找到自己苦闷焦虑的原因,只要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经过一些疏导,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我一样的自卑,有些人可能是由于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而有些人可能就是单纯的反叛。班里14岁的神童曾通宵打游戏,不吃饭不睡觉,不注意个人卫生。 后来经过询问和他个人的反思,发现是社交障碍的祸。 同学们真正的关爱是良药,所以很多事情,舍友、朋友们都拉着他一块完成。慢慢地,他的情况有所改善。下个学期开始的时候,他笑着递给我一瓣橘子:“老师,吃吗?”我想那是我吃的最甜的橘子之一。
虽然对我个人而言,大部分情况是行动更有效,但是反思同样必不可少。反思的源头,我想在于多读书,多读经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情,书都可以从不同纬度,不同方向给你解答,而如果你不去找,不去读,便无缘得到。我有时陷入思维的漩涡,便是读的太浅,想的太浅,最终给我救赎的除了行动,更有不断的反思与挖掘。
整篇文章无论好坏,也写下来啦,我很开心。此刻焦虑是个什么玩意,我不知道。
年龄25-35岁 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月经式爆发的情绪 - 简书 //www.greatytc.com/p/870c50a273c8?utm_medium=index-banner&utm_source=desk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