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一大早,就听见小家伙躺在床上念着:“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我问她是谁教的,小家伙回答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当时竟然有点感动,时光又是一个轮回。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当时印象特别深,因为觉得这篇课文很有趣,后来在下雪天,特意跟踪了我家的猫猫狗狗,看它们雪地里的脚印,是不是跟书上说的一样。
我记得那时冬天,万物萧瑟,天空灰得发黄。听家里的长辈们说,快下雪了。于是我一整天守着天空,期待着一抬头,就看到雪花洋洋洒洒的飘下来。但大部分时候,我的期待都是落空的。一直到了晚上,天空还没有雪花飘下来,我在长辈的催促下,才依依不舍的去睡觉。
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的样子,睡梦中被一股冷空气冻醒,鼻子冰凉冰凉的,窗玻璃上明晃晃的,以为天已经亮了,我急吼吼的起床一看,天地间一片苍茫。
有些年,大雪会连续下个两三天,我以为世界末日快要到了,担心世界从此变得混沌一片。而有些年,第二天起床的时候雪就已经停了,外面是一个阳光清冷的冰雪世界。
若第二天是一个大晴天,一大早就能听到隔壁的小伙伴们,在外面兴奋的奔跑和尖叫。大雪初晴,空气的凛冽,这个时候小孩子们是完全不在意的,我们在雪地里尽情的呼喊和玩耍。甚至连家里的狗,看到小主人这么兴奋,也跟着在雪地里跳跃起来。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段关于下雪天捕鸟的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我一直将这个办法,牢牢的记在心里,盼着下雪的时候,也捉来几只鸟雀玩玩。果真到了下雪天,我焦急的等着雪下得再大一点,等到鸟雀几天没有进食之后,我就能轻而易举的捉住他们了。
雪终于停了,我央求爸爸给我弄一个竹筛,用木棍支撑起,我抓来一大把秕谷撒在下面,牵上木棍上的长绳,蹲坐在老远的地方看着。有时候坐上大半天,眼见着几只小麻雀,站在光秃秃的树干上,东张西望,就是不下来吃我的秕谷。偶尔几只还叽叽喳喳,好像在笑话我是个笨蛋。我等的开始焦急起来,听到小伙伴的呼喊声,我扔下手中的绳就跑了。等我想起来再回来看的时候,秕谷已经全部被吃完了,那时才明白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小时候有时我也住在村里,房子离爷爷奶奶家不远,大约才一百米。但雪下得大的那几年,我从自己家走到奶奶家,竟然要连滚带爬。大雪淹没了我的膝盖,一脚踏下去,腿根本抬不起来。
可是只要一想到,闻着腊肉炖着鲜甜的萝卜,有时候是鱼头炖着脆嫩的大白菜,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厨房炉火里的柴火,烧的噼里啪啦的响,和爷爷奶奶围坐在炉火旁,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我就使足了劲向前走。
雪融化的时候,那是冬天最冷的几天。有时候小伙伴们会突发奇想,盯着屋檐下面那晶莹剔透的冰凌,想尝尝是什么滋味。于是一个大点的孩子拿来竹竿,几个小家伙围在周围,看着哥哥或者姐姐,敲下来几个冰凌,立马跑上前去捡起来,像吃冰棍一样吃着,其他的孩子看到,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那时,有时候是厌恶下雪的,因为雪融化的早上,地面全部都会结冰,上学的路上不注意,就会摔得一身泥。上学的路又远,我怕迟到,有时候穿着一身泥巴坐在课堂上。
去年冬天,南方下了一场落地即融的小雪,当时整个朋友圈都被刷屏了,看着南方的孩子们这么的兴奋,我真的想邀请他们去看看北方的雪。
今年的圣诞节,幼儿园用心良苦的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场雪花,孩子们非常开心。可是,我想孩子们一定不知道雪的温度,雪的晶莹,雪的形状,雪的味道,雪的冷面清明,纯净优美,像极了我们的心。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都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如果可以,我想带你回我北方的家。
很多年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是冬天就会有大雪。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没有关于下雪更多的记忆了。原来许多事物的美好或者丑陋,都是当时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你习以为常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竟会在某天不经意间就离你而去,所以身边每一件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去用心感受,然后留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