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疫情,西安好像总被骂上热搜。
先是老百姓吐槽买菜难,再是一码通崩溃没法用...
明明是新一线城市,管理水平却和十八线城市没区别。
尤其这两天,西安医院办事太不靠谱。
竟然把8个月的孕妇拦在门外,理由是没有核酸检测。
结果人家在寒风中等了2小时,最后大出血流产。
医院本来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结果把一条命都搞没了。
唉,这可真让人心寒。
有人说,碰到这种事,医院也很为难。
在理想情况下,医院应该一直遵守事先定好的流程。
无论谁来看病,都得拿出核酸报告。
你要是拿不出来,就只能在门外等。
可惜,现实总是有各种突发状况。
比如说,一定会有人没带核酸报告。
如果是普通病人也就算了,像孕妇这种危重患者,不让进是有生命危险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到底要怎么选择呢?
这是一个要「道义」还是要「正确」的问题。
如果孕妇能走绿色通道,那高烧患者也可以吗?
万一她进病房以后出了事,那责任到底谁来担?
遵守防疫流程是没风险的,哪怕出事也可以推卸责任。
可救人就不一样了,背后是一座责任的大山。
所以,碰到突发状况,是鼓励大家冒着医院感染的风险去救人。
还是鼓励大家冒着患者死亡的风险走程序呢?
如果构思制度时从未想过这一层,就只能等着危急时刻考验人性了。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结局:
所有人都选择见死不救。
其实,都已经到了威胁生命的地步。
哪怕有一个人站出来,也不至于造成这种悲剧。
可惜,理论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理论上讲,无论什么时候,救治生命都应该是最高原则。
更何况,防疫的初心,本来就是拯救更多生命。
现实却是,有人打着保护一群人的旗号,堂而皇之地牺牲掉另一个人。
这是他权衡利弊的结果,好像挑不出什么毛病。
只是,如果连人性都丢掉了,防疫再成功又有什么用?
有人问,为什么西安总是出事?
它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本质上,是防疫水平跟不上疫情发展。
这事如果发生在2年前,不会有人苛责什么。
疫情刚开始,所有人都没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有关如何防疫这块,全国几乎都是信息黑洞。
可现在,疫情持续2年,早就该常态化了。
各种大大小小场面,哪怕没亲身经历过,最起码也该听说过。
这时再以“疫情突发”为借口,我只会觉得又蠢又坏。
小到一个医院,大到一座城市,都应该预判常规风险,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
就拿医院来说,早就该评估患者优先级,给出应对措施了。
在网上看到了优秀的方法论:
任何时候,都以救治生命为第一原则。
对危急重症患者,给出隔离病房、隔离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三级防护;
对非急症患者,进行多轮筛查、流调、讨论,评估防控措施;
对普通患者,进行简单筛查后就入院治疗。
再拿城市来说,早就该针对检测、流调、隔离等常规环节,给出完美解法了。
抗疫当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老百姓为代价。
风险防范措施,自然是越早准备越好。
出了事才弥补,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西安这个事,因为没做过应急预案,所以只能靠人性。
但是,人性本身趋利避害。
大家都不想担责,就导致了这次的悲剧发生。
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应该减少人性在决策中的占比。
更多使用标准化的预案去做事。
人性是贪婪的,人总是趋向于远超自身能力的欲望。
很多人今天眼馋带货主播,明天眼馋短视频博主。
方向变来变去,始终没有自己专注的点。
既没有做长线规划,也没有在规划中好好执行。
这样的人生,注定要失败。
无论城市发展,还是人生规划,都不要太依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