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认为:一切可感觉到的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相对的,因而是不真实的、个别的。具体的事物都有一般的概念,一般概念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以而是真实的。
例如每个具体的人是变化的,而人的概念则是不变的,所以人的概念比具体的人更真实。他把这种一般概念叫做"理念",各种理念构成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而具体的物质世界则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概念这一论调当然不是柏拉图独有的理论,真正的概念形成于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两百万年前。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一直处于食物链的低端,也正因为处于食物链的底端,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是探究超出自然进化的方法,即使用工具、用火。
赫拉利曾在《人类简史》中多次提及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详细的阐述了人类在发展中是如何一步步取得文明,进而形成社会的。
概念伴随社会的形成而存在,最初始的概念一定是虚无缥缈的一种约束,当然也是用于统治人类的利器。
人类第一次形成概念,应该是从部落之间的狩猎得知,这一点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之后,为了对数以万计的人类进行驯化,或者说是一种支配,少数人开始进行虚构所谓的神话,以期借此形成完整的体系,即统治。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人类因为这种本就想象的共识创造了匪夷所思的发展,更衍生出诸如爱情、成功、未来、梦想等一系列共同遵守的意识。
这些概念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群之间,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形成了一条条被称之为真理的标准。真理由劳动人民的实践得出,却又像是一种本就不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聚合。
从野生动物到形成社会,人类大概率的就是依靠概念的支撑。譬如,做学问的人把知识看做一生追求的信仰;健身的人把完美的躯体当做成功;进行交易的人希望获得巨额的财富。这一切本来在世界上虚无的东西,经过整个人类的加持,变得如此可怕。
人类一代代的追求财富,一代代的传播文明,一代代的建立秩序,只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更为安稳,或者说不为生存担忧的空间。这一空间不是封建君主的疆土,不是资本支配下的市场,也不是其乐融融的家庭,这一空间是建立在未人类永续发展的基础上的概念。
就如安德森书写的《想象的共同体》一样,柏拉图、赫拉利这些人类发展的贡献者更多的是看到了世界的本质,看到了人类对于概念的执着,以及社会的本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