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比最初的《蜀山传》、《仙剑奇侠传》等,现如今的仙侠剧有更好的特效技术加持,更加华美、缥缈。
但表面的浮华下,是愈加单薄的主题和千篇一律的剧情。近些年来,大多数仙侠剧不过是披着特效的玛丽苏偶像剧罢了。
究其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仙侠剧不是仙恋剧。
仙侠仙侠,何为仙?何为侠?
仙,是中国道家的仙风道骨、佛家的仙者博爱。
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仙侠,本应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正如《仙剑一》众人合力对抗拜月教、《仙剑三》芸芸众生共抗“六界之外”的邪剑仙。
而现在的仙侠剧呢?
仙,靠男女主颜值和大手笔特效撑起来,还不一定撑得住;
侠,靠千世万世抵死缠绵的爱情代替。
试问,如此之仙侠剧,内核何在?
其次,仙侠剧套路重复、少有新意。
背景方面,三界六道、神仙人妖鬼魔的大框架随处可见,几乎成了仙侠剧标配。剧情方面,烂梗多得都可以编顺口溜了。
天煞孤星洪荒力,高冷大叔爱萝莉。
宁负天下不负你,生生世世桃花迷。
熟悉吗?
尤其是仙侠剧在时间上面搞噱头——这让我不由得吸一口凉气。《仙剑》、《三生三世》系列、《七生七世桃花劫》、十世《三千鸦杀》令人眼花缭乱,而紧随其后的四世《遇龙》也正在拍摄中……
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我爱仙侠剧,所以真心盼望仙侠剧“为有源头活水来”。
最后,希望仙侠剧的角色能够真正有仙气、侠气。
《花千骨》中邪魅阴柔的杀姐姐一角使马可大火,也掀起了仙侠剧中男角色女性化的浪潮。最终,这些追赶潮流的人里,又有几个真的演出“杀姐姐”内味儿?
男角色可以中性化,但主流审美还应是琴心剑胆一般的真男儿!许多人说,现在的古装剧男演员没有古风了。回想“南焦北古、天涯四美”,我不得不惋惜古风角色的稀缺。
2
万幸,仙侠剧有市场。
中国人喜欢仙侠,一是画面唯美,二是格局宏大,三是情节酣畅。
时代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在柴米油盐之间喘不过来气。这时一部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仙侠剧,能够让人忘却烦恼、沉浸于虚幻淋漓的仙恋情节中。
想想,的确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冯唐有言:“做人,成事,如果想突破,要敢不同,敢坦诚,敢尖锐。”不突破,无以长存。
仙侠剧的突破点,就在主旨、世界观、剧情、角色等各个方面上。
主旨上,仙侠剧应该削减言情部分,多多体现家国情怀乃至“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胸怀。
一众仙侠剧中,男女主为了一己私情而置天下不顾,恕我不敢苟同。
试想,如果这样的电视剧频频出现在大众面前,未成年的孩子们会不会受“爱情至上”的影响,做出莽撞不计后果的事?
世界观上,《仙剑三》的“六界”来源于中国道教,确实是不错的点子。但往后的仙侠剧似乎局限其中,难有创新了。
事实上,仙侠的世界观可以有多种形式。
仙侠可以从佛教“三界六道”中汲取灵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后三道为三恶道,前三道为三善道。
仙侠也可以借鉴科幻的智慧。耽美小说《二哈》的多重时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仙侠世界也可以是“大宇宙包裹小宇宙”的世界。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写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仙侠,本应是充满想象力的。
剧情上,应当打破言情的桎梏,发掘新的冲突点,别总让男主在天下与女主之间做选择。
三生三世可以,但长此以往,我们以后恐怕就要看几百世的仙侠剧了。
拒绝傻白甜玛丽苏、无下限舔狗,当天下苍生摆在面前时,请放下你的爱情!
角色上,要饱满、多元。
《仙剑三》里,景天痞气又侠气,徐长卿单纯而正直,唐雪见活泼真性情,紫萱痴情有魅力。
《花千骨》的白子画与《枕上书》的东华帝君虽然都是威严仙人,但仍然各有特色。霍建华的白子画是摩羯座,高冷大于闷骚;高伟光的东华帝君是狮子座,闷骚大于高冷。一个似月一个似日,截然不同。
总听人说,“本以为《仙剑》是仙侠剧的开始,没想到是仙侠剧的巅峰”。我真心不想如此。
我希望仙侠剧取精华去糟粕、舍小爱为大爱、化浮华为磅礴。
我希望中国的仙侠文化能够融合传统、走向世界。
作者:华羽冬裳
原创首发于行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