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刘若英导演的第一部剧,没有不去看的道理。
虽然是一部爱情片,但是故事的一开始,就没有停留在爱情的得失层面。
黑白底色,嘈杂的登机画面,周冬雨(小晓)从经济舱向前张望,那里有井柏然(见清)安置行李的身影;落座后的他向后张望,默然四目相对。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两个人在临时安置的机场酒店,短暂的尴尬,开启回忆——回忆是彩色的。
他们相识于06年春运从京回家的火车上,那时,小晓是卖货的北漂,一心嫁个北京人;见清是大四学生,做着毕业后留京创业的梦。他们是老乡,小晓丧父,母亲远嫁越洋;见清丧母,忠厚老实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饭馆。
相识的第一顿年夜饭,小晓在见清父亲的小店里,和街坊们一起跨年。
硕大的北京,倔强的小小梦想,她把他叫“娘家人”,无家可归的小晓住进了“娘家人”狭窄的出租屋。同一个屋檐下,他一直见证着她在实现“嫁个北京人”的新年愿望路上的跌跌撞撞,她也见证着他追逐那个关于做游戏创业的梦想。
一些情愫慢慢生发,终于在一个“靠谱男博士”父母棒打鸳鸯的促成下,他们真正接纳了对方。
——他们在一起奋斗的那段时光特别美好,所有的坚持都变得更笃定,所有吃得的苦都变得充满意义……他们捡了一个淘汰的旧沙发,拖回家,缝缝补补成为重要的家具;他努力创作游戏,她改行房屋中介养家……
黑白和彩色画面交替。黑白色的中年见清和小晓在房间,忽然接到电话,稚嫩的童音喊着爸爸,“让我看看你住的房间”——见清应付着儿子,小晓转着圈躲闪镜头……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彩色的部分,他们的奋斗看不到结局,北京宽阔的臂弯并没有回馈他们的努力,生活的压力、工作的龃龉压倒了他们,出租屋的钱交不上,卖盗版光盘进了看守所,连过年回家的钱都没有了,见清在游戏世界里沉溺,穷困窘迫、逃避沉沦,这一切打破了爱情的面纱——直到,小晓走了。
见清追到地铁,四目相对,渐行渐远,无声告别……这大概是他们相识后的第4、5个年了吧。
在机场酒店的空地里,回忆伴着酒精在体内发酵,酒瓶空了的时候,他们转头飞速跑回房间,好像要抓住逝去的时间一样,他紧紧抓着她的手——直到偶遇同事,对方故作炫耀的打招呼“见清,你也还没回北京啊——”,那个男同事手里牵着一个眼神躲闪的年轻女生,像动物界的雄性在向同性展示自己的性伴。小晓的手抽出来,回到房间,她笑微微的说
“我本来有机会做正宫,现在却被当成小三——”
彩色的部分,见清经历了垂死的涅槃,终于挣扎着从废墟里爬出来,一边靠送外卖维生,一边孜孜不懈搞游戏创作,直到有一天发现,他那款关于男主向女主道歉的游戏账号里,收入已经超过了7位数……
他被一家大公司聘用,他用第一桶金买了一套大房子,房产中介的女孩在他眼里竟然幻变成小晓的模样。
又是一年春节,他生硬的邀请小晓一起回家,理由是没法对父亲解释两个人的分手,而老爷子对小晓的喜爱与他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一样,都是摆在那里不争的事实。
小晓去了,父亲从见清不同以往的冷漠态度里似乎感受到什么,小晓还和往常一样陪老人说着话。饭后无人,见清说,你不就是嫌我没房子吗?我现在什么都有了!难道你已经有人了?小晓说,带着无尽的惋惜和决绝,“见清,可是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
黑白色的故事,见清打破尴尬说,不如我们租辆车,开回北京吧。
春节前夕的北方,冰雪覆盖,和十年前他们一起走过洒满阳光的路对比鲜明——我不能体会那种情愫,无声的留泪惋惜。
抵达北京的时候,他送她到家,下车后,她笑得像阳光一样简单温暖:“见清,再见了!以前的每次告别,我们都匆匆走散,来不及好好说再见,这一次,让我们认真说再见。”
他亦笑的真诚:“小晓,再见,我们都好好的——”
那一瞬间,黑白转化为彩色,情绪通透起来。
那一刻,再一次印证了开头的印象: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就没有停留在爱情的得失层面。
对刘若英的喜爱,有点像她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不温不火的持续。上学时候买过她的专辑《我一个人不孤单》,前两年买过她的书《一个人,不要怕》。隐约知道她在成名前,经历了漫长的奋斗,和她的导师加伯乐陈升,有一段世人皆知的“不能得”的爱恋。隐约觉得,这部剧的精神,似乎和那段关系的某种移情和映射有关联。
小晓和见清,总是没有能在同一个频道上。她想要金钱的时候,他还在做梦;在人生的逆旅中,她升华了精神,他却一再沉沦;他终于百尺竿头赢得了一局,像个负气的孩子找她证明时,她却已经去追求内在成长或者是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了,他们仍然不能给彼此当下想要的支持——就像黑白色的小晓对见清说:I miss you。见清回了一句“我也想你”。而其实,小晓在重逢的瞬间就早已看透,他们已经错过了彼此。
关于观影体验,看前半段的时候,我的情绪无比压抑,因为倒叙的手法和黑白与彩色的交替,热恋的美好桥段都沉浸在预知结局的惋惜里。看后半段的时候,主题得到升华,也感慨这真的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小晓的成长似乎在每一个阶段都比见清更深、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