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从断处生,是围棋中的一个俗语,其意思是围棋中的许多变化都是从断点中产生的。断点,不仅能滋生出众多变化,还可以成为一场大战的导火索,更能成为一场棋局发展的转折点。
断点即弱点,通过观察弈者对断点的处理方式不同,即可判断弈者水平之高低。棋场如战场,下面,笔者借“分断”与“补断”背后所折射出的棋理,来谈谈对商战的一些启示与思考。
攻击篇——分断
许多朋友觉得“分断”只是一个技术活,水平之高低纯粹在于分断的技术手段上。这样理解没有全错,然而笔者认为,选择什么时机切断,创造出怎样的外围条件来配合切断则更为重要——而真正的水平高低之差尽在于此。下面笔者就“小米”的案例,来分析“小米”对传统手机行业实施“切断”的招法。
许多朋友都觉得传统手机行业被小米冲击,是因为小米的粉丝经济,饥饿营销,低价策略。然而,这些仅仅都是小米实施“切断”的技术手段,小米为了这个“切断”,足足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创造外围有利条件。
从“MIUI”,到“米聊”,到投资各类移动端APP,最后到小米手机问世。看似小米只是通过一个“廉价硬件”来攻击传统手机硬件厂商,而实则,小米为了进军手机行业,首先布局了基于手机的应用与服务领域。当小米切入手机硬件行业时,其“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已然成型——以硬件免费迅速切入市场,最终依托后续软件与服务实现变现。
“软件与服务”的铺垫,让小米进军手机硬件行业变得水到渠成,“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带给传统手机硬件制造厂商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个切断正因为外围的部署而更为严厉。
防守篇——补断
理解了分断,那么补断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补断”的精髓笔者认为不在“补断”的技术手段上,而在判断分析“断点”是否需要补?如果需要,是否有其它方式进行补断?下面笔者就“乐视”的案例,来分析“乐视”在商战中“补断”的招法。
众所周知,乐视所在的互联网视频行业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行业。曾有人精辟地论述到这是一个三条腿的行业——“版权+技术+广告”,即需要花大量的资本去购买版权内容,花大量人力财力去革新P2P技术,让用户观影感受更流畅,而主要收入则只有广告。
内容版权和技术研究就像视频企业的断点,对企业而言更是一个无底洞。有人说,2012年,乐视版权内容市场份额占到70%,而今其占有率只有50%左右——乐视内容版权将不再具有优势。而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明其它家视频网站开始注重内容版权,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补断”。回顾2012年,当时的乐视仅仅是视频网站的第三梯队,而今却跻身成为第一梯队。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乐视?
2012年,当其它视频网站开始疯狂购买内容版权时,乐视却踏上了一条垂直整合的生态之路——凭借内容版权的优势,进军智能电视终端,智能移动终端,收购花儿影视,强化乐视影业与乐视云的发展,通过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链,并以此四层架构所组成的闭环垂直生态体系方法论进行横向拓展,打造出旗下“互联网及云”、“内容”、“大屏”、“手机”、“汽车”、“体育”、“互联网金融”等七大子生态——乐视商业帝国由此崛起。
当其它视频网站选择购买版权,开始有意识的“补断”时,乐视通过垂直整合,打通产业链的手法,以求产业链上的各部分形协同共鸣,达到生态化反,从而间接补了那个原来的“断点”。
无独有偶,2005年上市的百度在上市后继续专注搜索引擎的优化时,2004年上市的谷歌却选择了拓展并丰富其产品线,从商业办公类产品,浏览器,地图等,最后到收购YouTube,直至2009年将其各类产品线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而百度在那时却仍然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