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孔子《论语·宪问》
“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种人的缺陷不在身上出现,可以算是仁了嘛?”孔子说:“可以说做到很难得,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这四种心应该都不是仁心,都是恶心。总是喜欢和别人争斗,这种就是好胜心。总是喜欢在他人面前吹捧自己,就是爱自吹自擂爱炫耀自己。总是要抱怨和记恨别人,内心还很贪婪总是什么都想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能够把这四种内心的劣根性的病改掉,孔子也不承认是做到了真正的仁。
真正的仁应该是在事情上有所结果的,或者不一定是完全达到某一种结果,但是可以说是一种行动。前几天孔子还说到要让偷懒的人害怕,让那些勤奋有结果的人有所奖励,这就是一种行动吧。这其实就是克制内心以后对外所做到的事情。就像我们读的《了凡四训》,为什么袁了凡被云谷禅师看作是凡夫?因为内心虽然啥想法都没有,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很平静的人。其实就是少了敢于挑战命运的决心,不敢打破现在的命运去拥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如果不能够拥有创造人生结果的思想和行动,不能够自己立命就算不上仁,也就是说不能确定自己人生的梦想,不能改变现在的命运就不算是对自己真正的爱。所以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就是《了凡四训》中的立命之学。能够打破才能够新立,能够日日新就是对自己的仁。
所以说,怎么样才算是真正地对自己好?贪婪、怨恨、炫耀、好胜肯定不是好,也肯定不是无欲无求得过且过,好像任由命运摆布,自己认栽了。我的理解是能够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的才算是仁吧,才算是对自己真正的好。是要打破自己现在的命运,重新树立起来新的命运,然后要去改掉自己的一些劣根性的毛病,不断地通过去行动来创造价值,在工作中生活中去实践,要去做善事多做帮助别人的事情,不是索取和贪求,而是当我们愿意付出了以后自然而然自己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了,最后就是永远保持一种谦虚的状态。如此才算是仁,才算是对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