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平日里总是扎在文学堆里的我来说,选上《思维与语言》这门课,无疑是开心又充满期待的,光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开阔思维,玩转语言的。
不知不觉课程就结束了,收获自然是特别多的。
增长了知识。
这堂课的内容主要是两个: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里面的六种命题的概念都比较好掌握,都是用平常的关联词来表示的。
词项逻辑里面用了S、P表示之后,老师和我们一起分析了好多命题的形式,并用公式表示了出来,但由于课下没有更多地进行梳理,因而掌握的也不是特别熟练,遇到时还要忧郁一下才能答出来。命题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掌握的也不是很好,都要经过复习更加深入理解才行。
三段论,无非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三个,只要熟练掌握它的有关含义和规律就可以玩转自如了,可惜我好像也没有足够熟练。
直接推理的四种推理如果是简单的一两种放在一起还是容易掌握,多了就有点乱了。
至于批判性思维这一块,相对于逻辑还是比较简单了的。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容易掌握。也明白了原来除了通名、专名,还有了摹状词这个说法。
定义方面,虽然高中就有过下定义这方面的一点点内容,但通过这次学习就更明白了下定义的概念和要求。
论证的内容通过看电影也明白了个大概,再加上后面老师讲述,知道了原来平常自己也有很多不合理的论证。
也了解了问题的分类,明白了提问和回答其实都要恰当,不然就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对于文字表述出来的内容,就比较容易掌握,但是一到了公式推理的就比较耗脑了。加上忙考教师、计算机、通识课等等也没有来得及多复习,因而掌握的不够牢。
不过无论如何,通过上这次课,都让我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特别是逻辑推理,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就遇到过,现在上课后就更容易解决了,还有以后的生活中,别人想绕晕我也是不可能的了。
升华了思想。
来到大学,我发现每一节课都会有所收获,特别是遇到一些个性鲜明的老师,总是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门课的老师自然也是这样的老师。
从北方来,说要换个环境,就不要老是呆在一个环境里面。我特别赞同,从小我就想着要去远方,也一直在努力。
老师也一直在教我们为人处世,什么“”人设崩塌:把一切都改变一下,不能老是一成不变;生活需要美感:多给生活制造美,多去发现美;平常说话要有礼貌了,不要咄咄逼人;等等,都对我思想有了一定的冲击,我全记下来了,一般对于好的思想我都喜欢铭记于心,所以各种思想的融合才成为了今天的我。
增添了乐趣。
好的课堂总是让人开心的,上这门课,除了中间要做练习时偶尔的抓耳挠腮之外,大多数都是笑着过来的。
老师讲的知识都是我以往没有接触过的,能学习新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了,在加上中间老师穿插的例子、生活故事和人生道理等都让我觉得十分有趣,我十分享受这中学且乐的过程。
反正,上这门课的收获是很多的,有些收获也不是能用语言表明的,因为一个人的品格养成,都是不知不觉之中的,像一个作家说的:你看什么书做什么事,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一直坚信这一点,所以我总是热爱所有好的一切。
结课了,其实还想学习更多逻辑、哲学的知识,让自己不怎么动的大脑一直转下去,烧脑才会学到东西,每次都不动脑就容易呆了,永远没有进步。
就像另一个老师说的:看书要看自己看不懂的书。我也要学更多我不懂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