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志向和才干,在红楼儿女中是出类拔萃的。平儿曾告诫管家娘子们:“那三姑娘虽是个姑娘,你们都错看了他。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怕她五分。你们这会子倒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能让霸道总裁凤姐姐敬畏的人,自然不同寻常。探春的精明,不是对财利的追逐,而是对机会敏锐的嗅觉,快稳准的把握,紧抓要害的狠绝,勇往直前的冷酷。换言之,凤姐是商业人才,探春是政治人才。
举例来说,第四十六回,鸳鸯当众铰头发,拒绝给贾赦当小老婆。贾母气得浑身乱战,迁怒旁边的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这话让大家都傻了,这可不是往日贾母和王夫人两位高手过招的套路啊!而且打击面太大,有人冒出来说话,算打圆场还是分辩呢?没人冒出来说话,这么大的帽子扣下来,简直可以拉去祠堂了,贾母怎么下台?王夫人怎么下台?
探春迅速把握机会,断定“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走进来赔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话没说完,贾母就回过神了,把王夫人可劲儿夸了一通,又让宝玉给王夫人跪下赔礼。凤姐也回过神了,插科打诨描补了一番,终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瞧探春姑娘多厉害呀,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见事明、反应快、有胆色这些条件可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协理大观园,兴利除宿弊。请注意是宿弊,积累了多年的弊病。买办亏空、虚账假账,这事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凤姐那么毒苛都忍了,为啥探春不能忍?凤姐管家,拿大家的工资给自己赚利息,探春管家,自己舅舅死了,宁可和老妈吵翻也不肯加20两银子赏钱,为啥探春这么有原则?
探春心里其实不好过。就看这一小段,20两银子事件后手撕亲妈现场:
探春道:“……(太太)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李纨打圆场,说探春心里是要拉扯亲妈的,但嘴上不能说。
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面对赵姨娘,探春的逻辑很混乱。一方面她的意思是,虽然我是你生的,但我是主子,你是奴才。我的母亲是太太,她哥哥才是我舅舅,你哥哥是我家的奴才。你别连累我。另一方面她的意思是,我过得这么不容易,好容易能有机会管家,你是我亲妈呀,竟然不替我想,还给我添乱。我要不好,你能好的了么?
再总结提炼一下,中心思想是:我不想对你好,但你得对我好。因为你有原罪,你是个奴才。自私得如此理直气壮,一下子让红楼中著名的小丑赵姨娘,有了慈母的悲凉感有没有?
这就是探春姑娘的心理黑洞了:我这么努力,这么好,但我竟然是奴才生的。这个想法苦苦折磨她,她矛盾的言行,为人诟病的势利,超价的自尊,都从这而来。因为这个黑洞,探春表现出了一些强烈的性格特征。
强烈的家族使命感
在贾府所有孩子里,探春是最有家族使命感的。对这个乌烟瘴气的家,迎春麻木:“任凭你们处置,我也不管”;惜春冷漠:“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连累我”;宝玉得过且过:“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只有探春,在抄检大观园后,激愤落泪:“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只有探春,得到一点理家权后,立刻殚精竭虑去谋划实施。辛苦?不怕。得罪人?不怕。这一点,凤姐看得明白,她对平儿评价探春理家,说的是:从良心上看,是“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益”,从私心上看,“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
往往,一个孩子在家越不受宠,越拼命奉献,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探春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因为庶出,便拼命渴望家族的认可。所以我毫不怀疑,如果贾府有难,探春会心甘情愿地挺身而出,牺牲自己,去拯救贾府。
强烈的秩序意识
因为这个心理黑洞,庶出的探春,反而比其他人更讲究秩序。探春洗脸,书中这样写:
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平儿见待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面盆中盥沐。
平儿是凤姐心腹,贾府执行总裁的秘书。但探春洗脸,不仅要丫头跪在面前高举盆子,还要平儿亲自服侍完了,“方”伸手到盆里洗脸。虽有借平儿在众人面前立威的意思,但这架势,让在残水里随便抹一把的宝玉,小丫头弯腰捧盆的尤氏,情何以堪呀?就是号称最喜排场的凤姐,对大丫鬟们,也不带这样的。第四十回,凤姐和李纨对坐吃饭,鸳鸯进来,凤姐便拉鸳鸯:“你坐下来和我们吃了罢,省的回来又闹。”在私下里,凤姐也会对平儿说,“过来坐下,横竖没人来,咱们一处吃饭是正经。”可见虽然有各种规矩,但在别人那,情势和情分往往会逾越规矩。在探春这,规矩就是规矩。
强烈的“好孩子”愿望
探春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竭力要做一个最好的孩子。第七十六回,贾母带着大家赏月,又是讲笑话,又是听笛子,一直到了四更。宝玉迎春惜春黛玉湘云全跑了,睡觉的睡觉,作诗的作诗,只有探春,一直陪着。累么?当然。无聊么?当然。但是好孩子就是不怕累不怕无聊,痴痴地追随着大人。
探春对王夫人的亲近,更是卖力。除了我们说到的,鸳鸯事件中为王夫人剖白,还有很多。比如反复表示只认太太,和亲妈划清界限,比如亲近宝玉,亲近宝钗等等。王夫人对探春的态度,书里写的也很清楚“面上淡淡的”。心里估计也没有多少热乎气,不像探春说的“太太满心疼我”。
不过在亲妈赵姨娘面前,探春可不是个好孩子。也许她知道,无论怎么作,亲妈都不会真的害她,无论怎么好,亲妈都没有能力帮她吧。
可是,探春姑娘,带着黑洞生活,一定很苦吧。
目录:红楼心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