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公室的张老师说到了班里的小博,我对他的好印象还是在一年级。
认识小博是年级的一次演出,当时是苏老师带他们,表演时,他还是C位,虽不是长得帅气,但还是很可爱的。
随着年龄大了,他长成胖乎乎的了,本来眼睛就小的他,因为吃的太胖了衬着眼睛太更小了。
改变我对他印象的是一次监考。
当时我们三个老师监考,还有一位体育老师(男老师)在,他坐在第2排,不知为何,和第1排的男生发生一点冲突,就大打出手,又喊又叫,体育老师站到他身边瞪着他,想用眼神制止,却无济于事。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也问干什么呢?他不理会,还是西斯底里地叫着,举着装满矿泉水的瓶子,就朝那个同学头上砸。看着他不管不顾的样子,我一拍桌子,大声呵斥,他才算放下水瓶,但是还是委屈地哭着。这声音也引来了他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就在隔壁的教室),教育了几句,我还等着考试结束给他处理问题呢,结果一交卷子,他们俩又高兴的玩到一块去了。
去年冬天在办公室,因为别人叫他的外号,他委屈的给班主任也是大喊大叫。后来在我慢慢的引导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你就不哭不闹了。
上周五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学习,就听到。隔壁数学办公室男老师的呵斥声和学生大喊大叫的声音,怕出什么意外就赶紧跑过去看,原来是小波在和老师顶嘴。
走进去了解事情的原委:原来在课堂上和几个同学发生了矛盾,一节课都没有解决,延时课上英语老师也解决不了,只好把他们送到办公室来了。小博就站在办公室中间,挡住了本来就不宽的过道,办公室的老师说让他靠边站站,别挡着别人过,他不但不听,还和老师顶嘴。
我去的时候他还在气得上气不接下气。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就安慰他,站在他的角度说,他肯定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得先靠边站站,静一静,不哭了,然后再说自己心中的委屈。
可能和他是老熟人了吧,也可能是我的同理心,他听了我的话,站到了路旁边,静了两三分钟,停止了哭泣,开始慢慢讲述课堂上发生的事情。
听他讲完,感觉他真的受委屈了,原来周围几个男同学在课堂上用语言和手势说他坏话,脾气急躁的他就和其中一个同学打起来。有没有和他打架的那个孩子,他确实如小博说的那样用手势骂人。教育那个男生的时候,又站在了小博的角度上和他共情。这样,一来二去,让小博认识到老师是和他站一边的,又和他聊了一会儿,慢慢地气消了。
我们遇到学生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着急,也不要大声呵斥,如果学生在气头上,你又不分青红皂白的去大声呵斥,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会加剧矛盾的激化,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成彼此尊重和体谅,才能有更多宽容。这样说话、做事才能让人感觉舒服、愉悦,并直指人心。
换位思考不仅仅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更能够开启成功之门,因为了解更多人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有的放矢,了解更多想法才能得到更多人认同的情绪方式,自然会得到更多尊重,从而更加成功。
有句格言说:人的心和降落伞一样,必须是开的才有用。
当以理服人行不通的时候,以情动人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感情入手是攻击他人内心堡垒的一个好方法。心正是一个人最感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