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说教,还必须通过榜样示范才能实现。
每年我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表彰会,表彰先进就是为我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也不例外。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对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天,妈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几个项目玩下来,孩子的手已经脏兮兮的。妈妈便拿出湿巾给孩子擦手,之后走到垃圾桶旁,把用过的湿巾扔进了垃圾桶。
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捡起了垃圾桶旁边的一张广告传单,也扔进了垃圾桶里。
妈妈立刻竖起来大拇指,给孩子的行为点赞。
然而,就在垃圾桶不远处,另一个小男孩闹着妈妈要吃雪糕,妈妈买来了雪糕,把剥下来的纸随手扔在了地上,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吃着雪糕,吃完后,随手把雪糕棍丢在了地上。
上面的两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脾气像倔驴,只要需求都不到满足,立刻就大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怎么说都不听。
仔细一问,原来父母在生活中有时候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之后母亲常常把手中的碗、水杯或者抹布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摔,故意弄出很大响声来解气。
或许父母没有在意,甚至过后就忘了。但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发泄方式完完全全地模仿下来。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不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言行比较随意。
有的家长认为,我平时只要不打不骂、多教育孩子就行了,没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研究显示,2-7岁的孩子可塑性很强。
父母怎样示范,孩子就会模仿什么样的行为。
父母的行为示范作用,往往比一味地说教更重要、更有效。
1.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正人先正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无论是在家里中,还是在外面,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正面的典型给孩子做示范。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比如,外出时,父母排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卫生,等等这些行为,孩子也会跟着模仿学习,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2.父母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脏话连篇等不良嗜好,孩子也会跟着学习模仿,逐渐养成了不文明用语的习惯。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见到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横穿马路或跨越栏杆,不爱排队等不文明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3.对孩子的文明行为及时点赞
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好习惯,给予及时鼓励,正面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当孩子的行为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之后,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更容易重复这个行为。
但如果孩子好心办“坏事”,父母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对孩子的“好心”要及时鼓励表扬,并且帮助孩子分析“坏事”的原因。
比如,吃完饭,孩子主动帮助父母收拾碗筷,结果不小心,把碗摔碎了。这时候,父母要先看孩子是否受伤,并且鼓励孩子帮父母做家务的行为,并示范一下,正确的姿势。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尽可能多的好习惯,因为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
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就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质量、有价值的模仿对象,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把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如果上面的话对你有所帮助,就点个赞,支持一下!如果有想说的话,就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