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三种方法:
1)读书
2)看公众号或者其他手机app的文章
3)老师口传身教
4)看一些教学视频
勤快点的人会做笔记,懒一点的人就记在脑子里就算了。
关于做笔记,传统做笔记的方法,大抵上可以分为三种:
1)关键词。提炼出关键词,然后记下来
2)复制粘贴。直接把某一段话或内容摘抄下来
3)标注。在原文划下要点
这三种方法都有个共同的缺点,当笔记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很难进行有效地整理和利用。
要么,就是放在一旁积灰,很少去翻看它;要么就是要用的时候找不着;要么就是直接忘记自己做过这个笔记这件事。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还有,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以上三种方法都只是把知识点记录下来,单纯地把知识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并没有对知识本身进行思考。
为什么读了很多文章、很多书,却总感觉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除了看的内容本身没什么营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只是把知识收集起来,根本没有进行吸收和内化。
例如,背诵那些记忆口诀就是一个例子。A同学背第一单元的单词,花了十几分钟就记住了。但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记住的不多。
B同学也在背第一单元的单词,他没有着急去背单词,而是观察这些单词有没有一些规律。
自己去寻找或者创造这些单词的联系,把这些单词组成一个集合或者一个系统。
比如说,用这些单词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在此之上,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记住,增加一些趣味性。
这个过程会很花时间,耗费精力。但是,效果很好。
这让我想起我之前跟同学一起翻译过的一篇文章,《代码可读性心理学》。
里面讲到,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是先把信息分类,在脑里面组成一个个区块。然后再对每个区块进行联系。
这个过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会发生的。只是程度的不同。
在学习新知识也是同样的,大脑会对新知识与原来的旧知识进行联系,容易建立的话那就觉得很好学,如果很艰难,那就会觉得不好学,而且容易忘记。
那么解决方法很显而易见,那就是有意识地对新接受的知识与脑里面的旧知识进行联系。基于新知识进行思考,知识只是土壤,自己的思考、想法才是果实。
而且加强各个知识区块之间的联系,也不容易忘记。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快记起来。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