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书本介绍
《这样读书就够了》,是一本介绍成年人读书方法的书,作者赵周。
为什么读这本书呢?因为我对读书有种“山雾弥漫、不明就理”的困惑。
我自己是IT从业人员,资深的码农。我学过Android、iOS、Python、Shell,Node.JS,涉猎也还算广。学语言的时候,因为语法基本都大同小异,要是花很多时间从头学语法会很耗时,学习周期会拉很长,容易失去耐心。所以我一般扫一下语法,直接拿Demo开练,使用过程中有不熟的语法,再回去翻。
对我来讲,一种语言两三天集中精力学习之后,我就可以下地干活。曾经也有周末恶补下Linux三剑客上班后很快写出了打包的shell脚本和仅花三天时间从零写出满足公司业务需求的Python爬虫的经历。
对于计算机这块,因为是饭碗,所以会无师自通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自己逐渐越来越高效。
但是到了业余书籍这一块,我就迷惑了。因为我其他领域涉猎甚少,为了让自己吸取更多地知识,会要求自己认真地读全书。所以常常一本书,读了一两个月才硬着头皮读完。有的书是读着读着就放下了。我记得我曾经买了两本厚厚的经典书籍《全球通史》,想让自己掌握全球的历史脉络。我很好学,遇到不懂的名词和历史事件就查下百度,扩展延伸,加强印象。最后坚持了好几个晚上,看了两章之后废弃。
《这样读书就够了》,正好从以下两方面教成年人如何读书。
1.成年人不必读全书。
2.RIA阅读法。
02 成年人不必读全书
成年人学习是有难处的。
首先,成年人没时间、没精力,有生存压力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其次,容易搞错学习主体,看不懂、记不住。再次,不明学习目的,会看不下去。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如果读书成了一种负担,成为了一种压力,那就基本很难读下去。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我们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原因有一:“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原因二:“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
因为成年人学习,是为了把图书的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就像我学习计算机技术一样,没有必要读全书,也不用因为未读全书而心存愧疚和不安。
03 RIA阅读法
成人教育学有5大公理:1. 自我导向;2. 关联经验;3. 强调实践;4. 聚焦于解决实际的问题;5. 内在驱动。
不同于学生时代,成人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而学习。
我们发现,对于同样的核心知识,精心设计的现场培训往往比自己阅读更有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图书 = 核心知识 + 书面表达;培训 = 核心知识 + 口头表达 + I;图书 + I = 培训。I就等于培训和购买图书之间的差价。
于是,进一步提炼出了RIA阅读法。一个帮助学习效果提升、降低学习成本、选择更多的阅读方法。
RIA=Reading(阅读)+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
简而言之,就是阅读后,通过引导促进,做到自己的语言重述、联结自己的经验,或加工出自己的应用,即拆为己用。
04结尾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因为这本书,他建立了拆书帮,通过拆书家的激活/促进/催化,使学习者能通过联结/整合/内化,通过应用,将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能力。
拆书帮已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我也有幸加入苏州分舵。只不过目前尚未参加过现场活动。
文章开头,我提到的计算机方面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就类似于作者讲述的读书方法。不用读全书,挑对自己有用的地方读。通过快速上手,将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能力。 我自己还加了一个,查漏补缺。
其他业余书籍方面,我是通过写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案例,描述出来。一则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自己的理解和应用;二则写在公众号上,方便自己查阅。
还有个题外话,因为成年人不用读全书,所以其实《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我没读完。书本的后续章节基本在介绍拆书帮如何应用RIA,我已经有自己的应用方法了,就没兴趣继续看了。这也算是学以致用了,哈哈😄。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豆瓣7.3。我给4星好评,值得一看。对读书有困惑的小伙伴,推荐你们去看。
————————写于202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