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已经仙逝一年有余,眼下写此篇文章时还甚觉恍惚,总感觉他老人家仍在这世间。对他的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
与其他许多何老师的学生一样,我对他的感谢和纪念是一生之久的。因为他不仅教书育人,还救人。上帝赐予他能力与爱心!就我本人而言,如果不是他对我的先生出手相救,我很可能如今是孤身一人,或是处在一种不敢想象的生存状态。
对于学习中医天分不高的我来说,何老师并不嫌弃,(他对我所说勉励的话语请见另一篇《学习中医的门槛》)我一直愿意学,他就一直愿意教。他是个颇为幽默的人,跟他接触的时间多为在诊所跟诊、上小课,或是在医学院上大课。他总是谈笑风生,和蔼可亲。在他强调摸脉这项基本功要“悟”和“练”时,有学生抱怨说没有时间,他就出主意说:“你坐马桶的时候手在做什么?练啊!”
何老师对学生们的生活和就业等具体问题也关心落到实处的。在告诉何老师我打算到异地闯一闯以后,何老师建议我重点学习针灸,尤其是贺普仁贺老的书要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缺医少药的限制。凭他在海外生活多年的经验,这个建议真的很中肯。在近两年的小风小浪中,针灸帮助我渡过一些难关(几个医案可参见我的《针灸》文集)。
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有的不是少个胆就是缺片肺,抑郁的,还有三十出头就需要饭前服用降糖药的......不少年龄大些的朋友们不明白,为何老一辈的家长们活到九十多岁的有很多,而近几十年医药水平发达,他们的下一代却七十岁就有不少过世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老师喜欢研究问题,他离世前还在研究“人口学”,也给我们几个师兄弟妹们留了个课题“失智研究”,他敢想,我们也敢干,哈哈!
老师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因为我无怨、无愁、无悔、无忧。逝去了,正在逝去,终将逝去。
如今他已逝去,却还活在我们心里。值此清明节之际,纪念恩师何轶群!
2024年4月4日 清明
舒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