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与人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恩格斯
内容简介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
作者简介
威廉 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1917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专攻世界史(universalhistory).通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1996年,成为首位非欧洲人士获得伊拉斯谟奖(Erasmus Prize.奖励那些在欧洲文化传统之下为欧洲的文化、社会或社会科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重要著作有《世界通史》、《西洋文明史大纲》、《人类社群史》)、《权力的追逐》、《瘟疫与人》等。
精彩节选
历史的突破
与多细胞寄生物不一样,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会在人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而免疫反应会要求在宿主—寄生物的关系上做出择优选择:要么受感染人迅速死亡,要么受感染人完全恢复而入侵者被驱逐出宿主的身体组织。再次感染需等到有免疫力的抗体淡出血液循环之后,那么至少需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
历史的突破
灌溉农业尤其是相对温暖气候条件下的灌溉农业,在某种程度上等于重构了有利于病原虫传播的环境,这种环境普遍存在于孕育人类远祖的热带雨林中。充足的水分(甚至比热带雨林还要充足)加快了寄生物在宿体间的转移频率,众多潜在的人类宿主在温暖、浅缓的水域中驻足,为其提供了理想的传播媒介。在这种环境中,寄生体并不需要胞虫囊一类能够长期抵御干旱的生命形式即可顺利传播。
作品评价
里相玉
在今天读这本,有种奇妙的感觉。从疫情来看历史,战争和瘟疫总是齐头并进,前者属巨寄生系统,后者则来自微寄生系统,谋求生态文化系统的平稳才是文明的基础。如果雅典没有遭遇瘟疫赢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如果港口的老鼠并不来自另一个大洲。在前面的章节里,有个有趣的视点:并不是我们的文明在得病,而是我们的病症在获得自身的文明。。
苹果大圆子SUB
有些观点蛮有启发。有些场景,例如中世纪农民家庭长期陷于极度贫困的情景,颇让人震动;而此情景的前后演变,却又与生态、动物、建筑、人口、经济、农业和家政的变化互相作用,一环扣一环的推动社会变化。但是:本书的理论“巨型和微型寄生平衡”倚重于构建和推论(甚至推测), 实例史实则显得单薄生硬。译注在中国内容上不时反驳质疑咔咔。译注中时而援引译者自己的著作,我这才注意到原来余新忠不是专职翻译,而是搞“医疗社会文化史和明清社会史研究”,于是又扯出一堆想看的书嘿嘿
微信公众号:eBOOK书盘
消息栏发送:瘟疫与人即可免费获取该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