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神奇,第一次见到《爱人同志》这首歌,是在一篇小说里,两个完全不是一路的人相爱了,绝望却执着。而这首歌,正是一人告白时唱的曲子。当时看到歌词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歌词好搭故事情节,比起情歌,更像是反抗世界的战斗宣言。
前几天,机缘巧合下听到了真正的歌声,立马被从头到尾的摇滚和亢奋震撼到了,就去搜了搜这首歌的背景:原来,罗大佑这首歌是给1991年的电影《棋王》作的主题曲。嗯,《棋王》?难道是阿城那个?于是我又去看了看这电影的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严浩、徐克、梁朝伟、金士杰、岑建勋,都是港台两地的牛人啊,可是剧情感觉上和《爱人同志》这首摇滚歌毛线关系也没有啊。看了看电影简介,决定还是把阿城的原著拿来读一读。读完以后,嗯,高手过招的感觉和徐克的武侠风还是很搭的,但还是和这首歌风马牛不相及啊。所以,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顺便把电影给看了。
怎么说呢,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罗大佑真是牛逼,这首歌配这部电影真叫绝配。电影开头五分钟简直就是这首歌最贴切的MV没有之一。而电影里穿插的变奏,以及电影最后的抒情版渐变到最初的摇滚版,不得不用当年高考阅读题的套路来总结——“首尾呼应,升华主题”,而这首歌所表达的就是穿插整个故事的精神。
电影的棋王是由两个故事融合而成的,一个是阿城的,一个是台湾作家张系国的,两个故事的交叉点是岑建勋演的倪斌的小表弟程凌。故事很简单,看豆瓣剧情简介就能完全明白。然而这电影想表达的,和小说完全是两回事。
小说的核心是八个字——“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无论什么时候,王一生都是棋呆子,无论是在火车上,还是再同时迎战九人的时候,他始终如一。而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也就是小说最后的一段话: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相较于小说的最后“我”通过棋王悟出的道理,电影却是从两代棋王中给了一份不确定中的确定。
它强化了小说的社会背景,和另一条线的台湾一对比,再加上从头到尾的广东话,使得其政治意味很浓厚(无论是当时看还是现在看)。一方面,这是港台人对大陆那个年代的特别的情绪吧,无怪乎很多影评里都提到了符号化,所以才有了“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这首歌、包括这部电影的创作年代就十分敏感,三地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而在变化的洪流中该何去何从,正是应了歌词“怎么分不清左右还向前看”。然而,交织着两个故事,最后还是给出了答案:
王一生:“你知唔知佢地搵紧你呀?”
小棋王:“我知道,因为佢地想知佢地将来会系点样既。”
王一生:“啱,只有你先知。所以佢地系度搵紧你。”
王一生:“我们继续行。”
这里也是呼应了歌词“悲欢离合总有不变的结局”——无论结局是悲是喜,只有继续走才知道。
除开背景,人物对白的很多原创情节也都值得琢磨。
一个是在火车上,画家和王一生的对话:
画家:“哎,棋盘打横睇咩?点睇呀?”
王一生:“好多样野打横打直都系唔顺喇,唔顺也都要睇到顺啊。”
一个是在车轮战九人时,走棋的步数也是别有深意。
一个是倪斌的十字架。
的确,《爱人同志》是一个宣言,一个对迷茫未来的宣言。歌词如下:
每一次闭上了眼就想到了你
你像一句美丽的口号挥不去
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保护自己
让我相信你的忠贞爱人同志
也许我不是爱情的好样板
怎么分也分不清左右还向前看
是个未知力量的牵引
使你我迷失或者是找到自己
让我拥抱你的身躯 爱人同志
喔~边个儿两手牵
悲欢离合总有不变的结局 啦~
喔~两手牵 不变的脸
怎么都不能明白我不后悔
即使付出我青春的血汗与眼泪
如果命运不再原谅我们
为了我灵魂进入你的身体
让我向你说声抱歉 爱人同志
哦呵 永不后悔
付出的青春血汗永不后悔
哦呵 永远爱你
天涯海角 海枯石烂 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