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房子隔壁是一所敬老院,里面住的都是些不幸丧失了配偶或是无儿女亲人照料的老人。
我们那儿有个俗语叫“老小孩”,也即人到老年的时候,无论其情貌、心理还是一些行为举动,都与孩童有着非常相似的情状。
比如说,他们最在意的永远都是陪伴与关爱,至于诸多年轻人艳羡的精致生活与华美服饰,在他们眼里,是不值一提的。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人活到这把年纪,就图一个字儿——乐呵!怎么高兴,怎么舒服,咱就怎么过!”
寒暑假在家的时候,每天清晨,我都是伴着敬老院的早餐铃声醒来。那声音不是机器控制的电铃,而是起早的老人,手持铃铛摇晃出来的,别有一番韵味。
“叮叮叮……”的声音伴着阵阵鸟鸣,乘着清风,不紧不慢的传来,以一种及其舒适、温柔的方式唤醒每一只还在沉睡的耳朵。
洗漱的时候,我常喜欢在二楼遥遥的往那边望一眼。或许是因为人老了,睡眠总是很少的缘故。常常,铃声过不一会儿,便有一些老人们拿着自己的餐具,三三两两的结伴儿,去固定的地方打饭吃。
那成群结队的样子,经常让我想起自己高中时代时“千军万马”冲向学校饭堂的情景。
唯一不同的是,高中生的孩子飞奔如箭,恐是去的晚了,食堂再没有自己喜欢的饭菜。
而这些老人们却是因了身体的缘故,总是慢慢悠悠的,来来回回的路上,还不时与周围的同伴说两句玩笑话,脸上洋溢的是满满的笑靥。
待天气暖和的时候,这些老人们便三五成群的结伴,摆几张椅子,在院落里打打扑克或是下下象棋。偶尔,不知是谁的一句玩笑话,他们便都笑作一团。
明媚艳丽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他们那满心欢喜且自足的神情。
那一刻,我常常会有些恍惚,这哪里是群无人照料的老人,简直就是些幸福快乐的老神仙!无欲无求且怡然自得。
苏东坡有首词叫《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还有个序,是这样写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在别人看来狼狈至极的雨中遭遇,在苏轼眼中,却别有一番滋味。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于这群老年人而言,暮年的时光,又何尝不是如此?
看过了人世间的各种悲喜离合,经受了各样的风风雨雨,去除生命中诸多无谓的执念与虚无,只留下最本质简单的需求—— 一箪食,一瓢饮,一张温暖的床,一群能谈天说地、彼此解闷的伴儿,如此而已。